见证分享

见证神的爱
分享主的作为

「全能上帝是我的主我的神」- 力萍

大概在一個多月以前,橄欖葉團契的張懿弟兄問我是否能夠在團契的時候幫助他們在10月30日即將獻唱的詩歌。雖然我還是在教導一群人時有恐懼感,神給我不同的機會讓我學習先以禱告來到祂的面前,交托,然後尋求神的心意和祂要我們從這首歌當中學習到的功課。我們的神真是奇妙!每次需要分享的時候都會先讓我們親身經歷祂話語的真實,或者是詩歌裡面的意義,才能夠在以詩歌讚美宣告祂時帶有能力,口唱心和地將榮耀歸於祂的名。 「全能上帝是我的主我的神,在祂沒有什麼難成的事。垂聽我們一切祈求,保守我們所有思想。加添我們力量和我們的盼望」大約在一個月前參加了團契聚會,快要到聚餐的時候發現桌上的飯食不夠大家享用。外面飄著雨,附近沒有餐館可以外賣,最近的shopping town 的food court有很多也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再經營了。在路上,我把每一件事情,從停車位到不知道到哪裏買需要的熱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回到聚會的地方都交托在神的手中。當我回到聚會地点時,我一看錶,到開飯時間還有2分鐘!感謝神! 「信實上帝是我的主我的神,祂全然改變我所有的煩惱苦痛。曾經不可能成為可能,曾經死的人如今復活,誰也不能勝過全能主上帝」對曾經死在罪惡過犯當中,卻蒙神憐憫和拯救的每一個人,我們都能夠從心底發出對神的讚美與感恩!如今我們依然靠著祂賜下的恩典來過我們的每一天。 「依然相信神的話語,將網撒在水深之處。你看祂今日為你成就何等偉大的事。依然相信神的話語,將網撒在信心之處」當我在思考這一段副歌的歌詞時,神讓我看見每天讀祂話語的重要。往往神做事的方法和我們有限的邏輯,理性是相反的。現在正在學習舊約列王紀上看見那一個飢貧交迫一無所有的寡婦,還有什麼能給神的呢?但是”上帝能夠透過我們認為已經見底的「罈」充充足足的供應我們。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在感到灰心疲憊時服事上帝。也有的時候,我們必須信靠上帝來解決我們的經濟困難,家庭所需和心中疑惑。上帝讓我們這樣親身體驗自己的需要得到祂供應時,我們就認識到祂是可信靠的” (取自於BSF 第四課)。再有,看見神如何使用我們認為弱小的,成就不可能的事: “以色列人也點齊軍兵,預備食物,迎着亞蘭人出去,對着他們安營,好像兩小羣山羊羔;亞蘭人卻滿了地面。 有神人來見以色列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亞蘭人既說我-耶和華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將這一大羣人都交在你手中,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列王紀上‬20‬:‭27‬-‭28‬) 我如今仍然時常會有疑惑,有疲憊軟弱無力的時候,但是多讀神的話語,跨出信心一小步,我們就能夠學習將網撒在神所說的另外一邊,不合邏輯卻是祝福滿滿的那一邊。如同吳博士上星期的證道,信心是一個旅程,是要經歷試煉過才會成長的,靠著主的恩典我們能夠走過! 最後讓我們一起宣告詩歌裡的最後一句,「信靠主耶穌,在祂凡事都能!」 主內力萍

「全能上帝是我的主我的神」- 力萍 Read More »

学会等候 – 王晶姐妹

亚伯拉罕一直被称为”信心之父“,他一直是后世基督徒极力效仿的榜样。神曾应许亚伯拉罕会有后嗣,并且明确要是他本身所生的。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亚伯拉罕的信心有了起落,以致先有了凭借血气和人意生的以实玛利,然后才有了神应许下生的以撒。其结果就是造就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世世代代的纠葛。亚伯拉罕的这段经历让我们认识到学会在信心中的等候有多重要。 在维护人权的幌子下,人们自我膨胀,各种贪婪、傲慢和自我崇拜的行径加速了社会的堕落与败坏。近几年越来越频繁的天灾人祸,又让恐惧、焦虑和愤怒占据了许多人的心灵。一直以为尽量做到与世无争,就能获得人的接纳,就能有舒适而安逸的岁月静好。但在各种激烈冲突和的高涨的生活费用冲击下,享受舒适和安逸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变得相当具有挑战性。做为一个基督徒,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让我越来越认清自己的软弱,越来越感受到有神引领的重要性,凭借祷告寻求神的旨意也越来越迫切。虽然知道有时需要耐心等候神的应许,但随着等候时间的延长,信心会有所动摇,进而产生并流露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在急躁和焦虑、甚至是愤怒情绪驱使下,我甚至会选择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依靠自己的结果往往是使问题变得更复杂、局面更艰难。但当我最终精疲力竭地放下自己,真正去寻求并等候神的拯救时,神便赐予我出人意外的喜乐和平安。 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偏离了一个基督徒的行为准则,是信心缺乏的表现。忘记了神是掌权的,且有怜悯和恩典。圣经上说:“我曾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我这困苦人呼求,耶和华便垂听,救我脱离一切患难。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篇34:4-7】 自身的软弱致使我在生活中对神的信心是起起伏伏的,而学会等候是改变自我的有力工具。在安然等候中, 我可以放下焦虑,有时间看清自己所拥有的,寻求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等待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享受在基督里的平安。感恩神一直以来不离不弃的耐心引领。

学会等候 – 王晶姐妹 Read More »

从“不需要的需要”的捆绑中释放 – 邓莹姐妹

逐渐的,我们开始为自己祷告,求神赐给我们一颗平安的心;同时,我们也告诉孩子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一个尽责的家庭主妇,我会在日常中竭尽所能的“节流”。但这里所指的并不是减少购物,而是多买减价的商品。在买到便宜东西的时候,我更会沾沾自喜,充满胜利感和满足感。殊不知,这正是神要对付在我生命中罪的问题。感谢神,通过最近的一些事,祂不断地教导我这个功课,为的就是要把我从这种“罪中之乐”的陷阱中拯救出来。 一、不需要的需要这个学期的神学课程,第一课就谈到圣灵的工作,其中一点是“释放,让人得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是崇尚个人主义的世俗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更不是消费主义中随心所欲想干什么都可以的自由。王老师提出的一个用语“不需要的需要”,直击我的心,在圣灵的光照下,我不得不反省自己所谓的“理性消费”行为。当看到减价的时候,明明没有需要的商品也会变得非常需要,为自己的购买行为给出无数个合理的解释。从属世的角度来看,我购买打折商品的行为毫无问题:一是自由,二是省钱。然而在基督里,这是罪的捆绑,我失去了对无需要的折扣商品说“不”的自由。 二、塔斯马尼亚之旅在 7 月底,我们一家去了塔斯马尼亚旅行。因为出门在外,很多生活上的东西不得不一切从简。在这一周里,我们每人只有两三套换洗的衣服,厨房用具非常有限,冰箱的食物也是屈指可数。但是一家生活还是如常进行,三餐丰富,衣物充足,一路欢声笑语。这次真实的经验,让我和先生体会到简约生活的好处,有了对“不需要的需要”说“不”的有力支持。当再次面对打折商品诱惑的时候,我能够有上帝恩典所赐的经历,知道即使没有这件物品,一家生活仍会过得好好的,从而克服它的错误需求引导。 三、主耶稣的教导在这个克服“不需要的需要”的属灵成长旅途中,主耶稣在一个灵修的早上对我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 12 : 15)。“贪心”二字直接捅破了我热衷购买打折商品是为家省钱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抚心自问,“买一送一”难道不是贪那免费的一件?之前我会认为趁打折多买无妨,然而这并不是主耶稣的教导。祂让我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这些都是外邦人所求的”。我却是比神做得还多,不要说明天的事,我连明年所需要的,甚至不需要的都先预备好了,这实在可笑。 罪往往是狡猾而隐蔽的,我们的旧我也常常会为之找借口而行之(譬如我“不需要的需要”的欲望)。然而神的救恩不仅是将来的永生,在今天就已籍着圣灵,因着与基督的联合,我们能得着新的眼界和生命,脱离罪的捆绑,活出由神而来的真自由。主内邓莹姐妹

从“不需要的需要”的捆绑中释放 – 邓莹姐妹 Read More »

和孩子一起来到神面前 – 赵霞、张雪松夫妇

前不久在北区和中区查经团契代祷中,几个家庭都请大家为孩子代祷,不为学业,不为健康,乃是为孩子更加亲近神,顺应神的心意,而非我们的心意。这不禁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在教养方面是否符合神的心意,是否抓住每个机会带领孩子敬畏神,感谢神。 可能很多父母都有和我们相似的经历,曾经想象过自己的孩子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爱好?配偶是谁?有几个孩子?不经意之间,我们的主观想象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教养孩子的方式。 我们的孩子们很喜欢打网球,也参加一些比赛。虽然只是孩子间的比赛,但一样紧张激烈。通常场上只有两个比赛的孩子,家长不能干预,仅工作人员和裁判偶尔巡视。孩子们要自己做裁判,自己沟通解决场上遇到的任何问题,包括争议。他们只能自己承载所有的压力,包括自己做出的决定所带来的后果,直到比赛结束。赛场上,有的孩子会随着比分变化而心情起伏,甚至摔球拍、讲脏话;有的孩子会因对手的出色发挥,为对方鼓掌;有的孩子会选择撒谎(界内球说为出界,错记比分)骗得胜利;有的孩子,会因为对手撒谎而边流泪,边比赛。 起初,作为父母的我们试图在比赛前叮嘱孩子要沉着面对各种变化,要有平安的心。但在比赛中,最紧张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比赛后迫不及待的和孩子分析比赛的得失,但孩子的反馈却恰恰相反,他们不希望把得失看得太重,而我们的紧张却引起了孩子的压力和反感。直到有一天在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中,有一个声音进入我紧张的脑海,“你时常为孩子祷告,为什么忘记为自己祷告?你让孩子求神而来的平安,为什么自己不求从神来的平安?”。我开始意识到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不仅会影响我自己,也会影响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孩子和神的关系。 逐渐的,我们开始为自己祷告,求神赐给我们一颗平安的心;同时,我们也告诉孩子,他们要自己去经历神,在比赛中要祷告,求神赐给他们从神而来的平安,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知道是神允许的操练。 在球场上,他们要去面对任何问题,并透过球赛去经历神时刻与他们同在。神允许他们经历胜利,也允许他们经历挫折,为要让他们日后可以用同样的经历去帮助别人。神有这样的主权,也有祂的美意在当中。我们和孩子一起祷告,一方面为着一切所发生的感谢神,一方面也求神亲自跟孩子们说话,赐下智慧和信心带领孩子们走当行的路。我们也会跟孩子们聊起神和他们同在,虽然父母不能一直在他们身边,但神永远和他们同在,他们可以随时向神祷告,诉说压力,求神帮助,也遵从神的主权和决定。要相信,无论输赢都有神的祝福在里面;要知道,无论输赢也都是为了荣耀神,而非荣耀自己。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跌倒,有网球的,一定还有学习的、健康的、人际的;有我们父母碰巧看到的,一定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他们不想讲的。而父母能做的,只有和孩子一起来到主施恩宝座前,和孩子一起向神开口祷告,愿意让神带领他们的生命,他们才能得真平安,我们做父母的也才能真正放心。 很多时候,父母总想帮助和改变孩子,但我们做不到。我们能做的只是撒种和陪伴,只有神可以帮助和改变孩子。正如马太福音 4:26 所说: “神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黑夜睡觉,白日起来,这种就发芽渐长, 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 。这段经文本是用在传福音上的,但用在孩子教养上也很适用,我们教养孩子,又何尝不是用神的话语“传福音”给他们呢?我们只管撒种,神会亲自看顾,当这种子发芽渐长,我们便可以欣然看着他们一生行在光中,得着神美好的祝福了! 主内赵霞、张雪松夫妇

和孩子一起来到神面前 – 赵霞、张雪松夫妇 Read More »

有恃無恐 – 丁榮剛弟兄

記得2020年3月份澳洲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通過各種媒體看了很多武漢疫情的恐怖的場景,心裡比較擔心。當兒子的學校因為疫情關閉幾天的時候,他剛認識的好朋友邀請他和另外幾個孩子去他家一起學習玩耍,在他家過夜。兒子非常想去,因為剛到新學校認識了新朋友,他非常希望儘快建立新的社交圈。我們夫妻二人商量半天,決定還是忍痛拒絕邀請,主要是害怕群聚以及所謂的“無癥狀感染”。兒子自然非常失望,但也無可奈何。 隨著後來疫情的起起伏伏,封城和各種各樣的限制,每天的疫情追蹤讓人害怕,擔憂和焦慮。我開始瞭解更多關於病毒的知識,如何預防和治療等等。看到的資訊各有不同,逐漸學習瞭解和分辨稍多一點后,對於病毒的恐懼開始減少。因為儘管政府天天說沒有什麼藥物可以預防和早期治療,為了避免造成醫院不堪重負,只有等到呼吸困難了再去醫院,但看到世界各地有很多醫生治療病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藥物。這種病毒和其它好多病毒一樣,對年老體弱,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力較低的人群風險較高,需要加強保護外,其它人群應當過相對正常的生活。我很少再看電視的疫情發佈會,也不再追蹤疫情,因為覺得過於渲染恐慌。我的害怕之心逐漸消退,不再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心情起伏。 澳洲各級政府和很多機構和工作場所實行疫苗強制之後,我覺得這是不對的,不應該強制任何人打實驗性的疫苗。去年 9 月,我決定參加抗議疫苗強制的集會。我來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和其他人攀談。有一個人問我,你為什麼帶著口罩?我如實相告,不是害怕病毒,而是害怕被人拍照和面部識別。我很快受集會的氛圍影響,摘下了口罩,彙集在人群之中。在遊行中我也看到基督徒在發福音單張,本來拿兩張看一下。他們給了我一沓,於是我就開始發單張,傳福音。在傳福音時很多人提到要拒絕謊言,反抗極權,但我和一些人講這是認罪悔改,歸回上帝的時候,有人說好久沒有讀過聖經了,要回家找回聖經來讀。我還給執勤的員警也發了福音單張,互相表示感謝和祝福。 這之後參加了數次戶外大型人群聚集的活動,集會上有多位因為沒有打疫苗和對疫苗質疑而被解僱了的醫生和護士演講,講述患病者醫治和和醫院內的真實情況。和他們多次交談后,我不再害怕染上病毒,也準備了適當的治療藥物。兒子的一切學校和社交活動也都不再擔心病毒的影響,我鼓勵他參加任何他希望參加的活動。兒子說,你原來那麼怕病毒,不讓我去參加同學聚會(他對我沒有讓他去還是耿耿於懷),也支援政府,現在怎麼一點也不怕了,還去批評政府? 老婆也說,你怎麼有點有恃無恐了?我想想也是,所恃為何?上帝賜我很好的自然免疫力,又給我分辨的能力。瞭解和分辨真實的資訊,在這個基礎上來做選擇和決定,做該做的正確的事,其它的交給上帝就好了。所依靠的是上帝,是真實,所以雖然有恐懼,但不會被壓倒。經歷過這些,我對耶穌所說的不要怕,只要信,有了更深一點的理解。說到底,讓我感到害怕的是疾病,是死亡,是被限制和脅迫,是被孤立。害怕是一個靈性的問題,只能在屬靈的層面尋求答案。馬太福音說 10 : 28 說到:“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唯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里的,正要怕他。”約翰一書 4 : 4 :“小子們哪,你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唯有在耶穌里的信望愛,可以幫我勝過世界加給我的恐懼,有恃無恐。 主內丁榮剛弟兄

有恃無恐 – 丁榮剛弟兄 Read More »

关于衰老和死亡的一点思考 – 喻越 Yiddie

我的外婆今年已经93岁了,身体一直都很好,还可以自己做饭洗碗。在外人看来老人高寿,肯定活得很幸福。但其实外婆精神状态一年不如一年,最近甚至有了轻生的思想。我自从有了小孩,也明显感觉自己体力和精力不如从前,更不要提容貌的衰老。最近我对衰老和死亡的一些忧虑,其实摩西也经历过:“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诗90:9-10) 我们都知道与其追求青春永驻,长命百岁,不如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活泼的生命。这些在圣经中早就告诉我们了。“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12:1)“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感谢主,我们被主拣选,用我们的一生走这趟 信仰旅程。主为我们预备的旅程,有高山,有低谷,增强我们的信心和盼望来面对衰老和死亡。 在世上人们讨论衰老,更多是叹息,但主让我们看到的是成长。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带来的是智慧和属灵的增长。迦勒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书14:6-15)。在所有希伯来人中,唯独他独自将迦南人从分配给他的地土上赶了出去。他在85岁应该衰老的年纪,却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他最后的年岁成了他最好的年岁。衰老的过程是经历神的旅程,它必将以独特的方式来荣耀神。有很多布道家和传道人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神的见证感动了很多慕道友,让他们的生命因此被翻转,被神得救。例如,伟大的布道家大卫鲍森,已过耋耄之年仍然站在讲台上,他对经文解释的讲道对我们理解圣经起了很大的帮助。还有,刚刚过世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是英国教会的领袖,在她在位的70年里,她为主的服事,对信仰的坚定可以从她每年的圣诞致辞中体现。2000年的圣诞致辞中,她说到:“对我来说,基督的教诲和我个人在上帝面前的责任感提供了一个框架,我祈求在其中引导我的生活……我和你们许多人一样,在困难时期从基督的话语和榜样中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还有我们身边的燕玲师母和Mike长老,颐享天年的年纪却一直为教会的各项事务忙碌着。我相信,他们如此身体力行的为主做工,不光是使命和责任感,而是在其中发现了生命的意义,享受着主带来的极大的满足和喜乐。 衰老和死亡是生命历程中自然的一部分,作为基督徒,我们的盼望之锚不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我们知道这世界不是我们最终的家,我们只是在这世上短暂寄居。基督徒肉身的死亡是打开进入新存在状态的大门。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来11:13-16)。 求主让我们即使身体衰老,但灵里仍能继续结果子和见证神;让我们直面死亡,思考死亡时有新的领悟和灵性的深度。“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林后4:16) 主内喻越 Yiddie

关于衰老和死亡的一点思考 – 喻越 Yiddie Read More »

父亲节感想 – 道书林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也快要来临啦。作为父亲的我,也在想着,今年的父亲节会怎样呢?孩子们会不会忘记了?因为现在我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已经结婚了,他们有他们的家庭,事业与教会的侍奉,他们实在是非常地忙碌,可能没有时间陪伴爸爸,一定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再与我们一起生活。 但是,儿子和儿媳妇没有忘记父亲节,他们主动的问我,父亲节我喜欢去哪里吃一顿饭?他们与我们约好,会来我们的家接我们一起出去吃饭。 儿子与媳妇没有忘记我和父亲节,这使我感到安慰,教育两个儿女差不多有三十年,看来也没有完全的白费心血。作为父母的我们,三十年来一直供养孩子们的需要;他们的食物、衣着、住处与教育(学校与其他的课外活动)。他们年纪小的时候,他们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挂心,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学校,他们的功课成绩,他们的交友,他们的信仰。。。。。等等。作为好的父母亲也真的是不简单。 天下的父母亲,都是一样的,有谁做父母亲的不关心、疼爱自己的儿女呢? 虽然如此,做父亲的我,却不是没有过错的。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我没有陪伴他们;孩子需要被称赞的时候,我没有称赞他们;孩子需要被关怀,我不关怀他们;孩子不应该被责骂,我却责骂他们;孩子看我的榜样,我却没有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习。我是一个不完美的父亲! 回想过来,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不完美的父亲(虽然他是爱我的父亲)。是的,我看到天下的父亲,都是不完美的。 父亲节快到了,我想起自己的不完美!虽然如此,我的孩子们没有不睬我,他们还是爱我,关心我。这真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这世界有一位完完全全美善的父亲,他的儿女们应该是非常的幸福,非常的·快乐,非常的想念他们的父亲,他们应该以他们的父亲为荣吧!!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世界只有一位完完全全美善的父亲,祂就是我们的天父,父神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完整地显现出来。我需要陪伴的时候,祂陪伴我;我需要被称赞的时候,祂称赞我;我需要被关怀,祂关怀我。如此的爱,使我肃然敬立,哑口无言,因为这爱,真是非言语所能形容的。 但是,世界上却有许多的儿女不承认这位父亲,他们离开天父,并不以祂为荣。 使徒约翰说:“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章10-12节) 愿天下的人,在父亲节,都接待祂,就是信祂的名,作神的儿女。 道书林写于父亲节前夕

父亲节感想 – 道书林 Read More »

困境中的恩典 – 曹力姐妹

作为一位物理治疗师,在医院里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运动受伤,看到他们康复过程的痛苦, 因此我会特别嘱咐周边人一定要小心。 我的先生就很酷爱打篮球,他告诉我他单身的时候几乎每晚都是在大学的篮球场度过的。 结婚后, 我们会因为他晚上去打球的次数而有过争论, 感谢神他也慢慢减少每周去打球的时间。 因着教会长老的邀请, 我们今年4月底参加了恩爱夫妻营, 感谢神短短的几天, 我们彼此都学到很多功课, 学习到怎样在主里委身,也学习到怎样去更好地表达感谢和歉意。建东也在那几天, 几次地表达打球是他的热爱和他放松的时间, 我也渐渐地意识到不能因为自己在工作所看到的受伤, 来限制他的爱好。 感谢神打开我的心让我欣然地去接受他打球的事情。夫妻营后的几天, 他因为白天工作的疲劳, 想晚上去打球放松放松。 我就很放心地让他去了, 可是没过多久, 他打来电话, 说他受伤了, 可能跟腱断了!我在家里听到后感觉心里有股无名的火在燃烧, 有种说不出来的着急。他的朋友当时载着他先回来, 当晚他就已经不能着地走路了。 第二天去了医院的急诊室, 才确诊他的左跟腱完全断裂, 必须先绑石膏然后再等手术时间。虽然手术是紧急的, 但在公立医院等待期也需要一个月。 当时的我也正好四个月怀孕, 听着他下面还要等一个月手术, 而且手术后还有很长的恢复期, 我心里真的很难过。但真的感谢神, 在那样的困境下,神的话也激励着我:“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哥后12:9)。 感谢神,四个月身孕的我也过了早孕期的很不适的反应, 所以慢慢也可以在家里承担些家务。 在“漫长”的一个月手术等待期里, 虽然我们彼此都很难过, 也体会到彼此身体上的疲惫, 但那段时候我们也更加在生活上搭配做事, 原本一个人可以做的事, 现在反而必须要两个人同心才能做好。 感谢团契里弟兄姐妹的看望和分享的食物和教会弟兄姐妹的祷告,  让我们在主里也得到安慰和鼓励。 感谢神, 神的恩典真的够用, 因为建东的手术比较复杂, 所以他的手术是由一个很有经验的骨科专家做的, 手术很成功, 他三个月手术后恢复也是慢慢从卧床休息到开始自由走路, 感谢神他也在这康复的时间里学习到很多的功课,尤其是体会到身体健康不是理所当然的。 感谢神,在我开始疲惫的孕晚期时, 他也恢复的差不多了。回头看这几个月经历的事情,流过眼泪, 有过难过,

困境中的恩典 – 曹力姐妹 Read More »

回想最初留学的挑战与得着 – 懿

像很多留学生一样,我在留学之初曾经面临很多不适,并一度泄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明白神让我面对这些的意义,但后来却逐渐感受到了神奇妙的安排。 我的硕士在荷兰就读。在我刚上研究生的第一个月,我十分的不适应,也没有朋友,对一切都不熟悉。祷告的时候,我问主,为何我努力了很久,得到的结果让我这么不适应。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下载的软件插件,结果电脑又中了病毒,我在想,这下可能连作业都无法顺利完成。无奈下我在新生群里求助,想看看谁可以帮我重装一下电脑,这时候一个很热心的同届同学私聊了我,邀请我去他家一起看一下电脑的问题。去了之后,他很快帮我刷新了电脑系统,临走的时候,他问我,这周教会有个团契活动,想一起参加吗?我十分惊讶,因为我之前不知道那里有华人教会,也因为忙碌而没有找到合适的教会。以防万一,我先说我考虑一下,然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他说的是荷兰华人基督教会,我看了看官网,觉得应该不是异端。于是那周末我们一起去参加了敬拜以及团契。 在后来的读书的两年中,我们成为了关系很好的服侍同工。而在那个团契中,我认识了许多弟兄姐妹,他们现在遍布世界各地。有的回国,有的留在欧洲,有的在亚洲,有的去了美国。现在不时收到他们的信息,总会觉得很开心,团契的伙伴们也都可以大大被神所使用。 回想起来,我觉得在读研究生的两年十分美好,不仅仅是因为学校、老师、同学,更是因为当时团契所带给我的得着。神的安排是奇妙的,虽然神也允许我在一开始时经历了十分困苦的时刻。因此,我们应该依靠耶和华我们的神,就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0:13说,“我们所遇见的,都是我们能承受的。” 以赛亚书41:10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慌,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 主与我们同在,坚固我们,帮助我们。愿每一个黑暗的日子我们都能紧紧依靠主,愿每一个迷茫的夜晚我们都能切切祈求主。阿们! 主内, 懿

回想最初留学的挑战与得着 – 懿 Read More »

给我的家人传福音 – 霍红霞姐妹

马太福音(28:19-20):“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个大使命不是出于责任,乃是出于爱:(哥林多后书 5:14-15,18)“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所以,作为基督徒的我们给身边的每个人特别是家人传福音是神交给我们的大使命。 教会今年的宗旨第一条就是广传福音,我们要与教会联合与基督成为一体。神的救恩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如诺亚一家八口得救(创:6:8-9),神也怜悯罗得一家在灭索多玛时派天使救赎他们。但是一人得救不代表全家得救,罗德的妻子因贪恋世界而变成盐柱(创:19:26,),先知以利的2个儿子因不敬畏神而被灭亡(撒上2:25)。给家人传福音是我们传递主的爱的开始。 1) 我的家人们信主的经过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信主前会经常为此感到自卑,但是现在我不会这样想了,因为我的家人们都已经是基督徒了。姐姐一家已经信主2年了,信主前因为姐夫做生意赔了不少钱,他们是佛教徒,家里都有偶像,我们在安慰他们的时候说,你信的神是假的,是人手所造的,是有耳听不到,有眼看不见的,怎么能保护你,引领你呢?我们给他们讲解在出埃及记里神灭掉埃及一切假神的故事,在弟妹和我的帮助下姐姐一家信主,家里的偶像也都被毁灭。姐夫现在开出租车,他把扫码付钱的卡上都印上耶稣是救主的字样来传福音,并且每天在出租车里播放福音广播,不但自己听,也让坐车的顾客听。他们的女儿我的外甥女也很爱主,有一次客户多,赚到足够多钱的时候也能够应用玛拉基书3章10节: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借着这节经文,把当天收入的十分之一献给教会来感谢神的赐福。 我的大侄子是弟弟家的,因为弟弟离婚后再婚又有了一个小儿子,我大侄子只能一个人在外独立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给他传福音:对他说只有主耶稣会无时不刻地与你同在,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与主祷告,主就会听见随时来帮助你,孩子眼圈红了,因为他太孤独无助了!在传福音的时候,就像使徒彼得在(使徒行转)2章37节写到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我们当怎样行?” 求神给我们智慧在传福音的时候,要让听的人觉得扎心,让神的爱进到他们心里;弟弟家的小儿子彼得现在6岁了,爱主很深,能背诵很多经文和讲解圣经故事。可是他小的时候很淘气,弟妹很犯愁,经常与神祷告使孩子成为神喜悦的孩子,弟妹下载了儿童圣经App每天给儿子听,小彼得非常喜欢听,有时候还会给他妈妈讲解所学到的圣经真理,他的一些坏毛病也逐渐改变了,变成现在神喜爱的孩子。感谢神垂听祷告和弟妹的以身作则,弟妹是很爱主的姐妹,负责给家人们每周讲道一次。平时也祷告、读经和灵修,给小彼得一个学习的好榜样。 母亲现在也是个很好的基督徒,在我写的见证(与母亲的属灵沟通)中有分享母亲信主的经历,她的眼睛不能读圣经,我们给她买了圣经小广播,现在这个小广播已经成为妈妈最好的朋友,每天都陪伴她来学习神的话语。我每周都有一次与妈妈属灵沟通的时间成为我们非常宝贵的时刻。感谢主! 2) 给家人传福音的难处给家人传福音的难处主要来自听福音的人往往不会很认真。爱听就听几句,有一搭没一搭;不爱听时,多说一句也令他们心烦,对长辈传福音时,还会常遭呵斥、教训。感谢主,我妈妈很容易就信了,这是有福的,因为主对托马说没有看见就信的是有福的。重生得救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有了根本的改变,免不了会与亲人特别是配偶产生歧见,在生活中造成诸多不协调。这正是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的道理。信主前,我很崇拜我先生,他不仅学位比我高,而且聪明、能干,各方面都胜我一筹。可是信主后,一切都变了,我因成为神的儿女感到非常满足和喜乐,我也盼望我先生能有从主而来的谦卑和智慧,以上主为上主,从主那里得喜乐,把侍奉主的事放在首位。当我们向亲近人传福音总不见果效时,常常爱心会变怨恨,急切变急躁,或指责、埋怨,或冷言相讽,软硬兼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常常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从此,我们心灰意冷,闭口不再向他们传福音。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顺服的心,做我们应该做的。 向亲近的人传福音的另一难处是,我们在他们面前是透明的。亲人们对我的过去太熟悉了,他们清楚地知道我那个”旧我”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一方面向他们传福音,一方面我表现出来的还是过去的那个”旧我”,甚至比那个”旧我”更可怕,不仅坏毛病、坏脾气、坏个性没什么改变,反而增加了固执和自以为是,这样怎能让他们信基督呢?化难为易的功夫不是做在亲人身上,而是首先做在自己身上,让上帝的光照亮自己的心,使自己的生命能发出来自耶稣的光。 求主把祂的新生命天天赐给我们,使我们能在与家人们的交往中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新我”的形象,让这样的一个新生命告诉自己的家人——耶稣基督就是真理、道路和生命。当他们看见我们的好行为时,我们就该有勇气告诉他们,是耶稣赐给了我新生命,并把一切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哥林多前书 3:6)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长。在传福音的事工上,都只是将福音的种子栽种并浇灌;而真正使福音的种子发芽生长的是神。在给家人传福音的问题上,我们是和 神同工的。我们有自己的责任:栽种、浇灌;而 神有他的时间表:一旦时机到了, 神会让他生长的。我常常为他们祷告。求祢顾念我的家人,拣选他们,让他们信靠祢,享有祢的永生之福,这就是我的期待;主啊,求祢除去魔鬼、世俗思想对于他们的捆绑,求祢攻破他们内心的营垒,占据他们的心;主啊,因为他们不认识祢而得罪祢的地方,我求祢赦免他们,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 所以,耶稣给我们的教导是:驯良像鸽子,灵巧像蛇。在给家人传福音的时候,要驯良,要灵巧。不可凭血气之勇,不可强辩。哥林多前书9:20-23:保罗说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 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3) 可以借外力来传福音我们可以带我们家人去教会;我们可以借教会牧师、弟兄姊妹来给家人传福音;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福音类文章、书籍、讲道,让家人们了解福音,认识耶稣。我在姐妹群里读经,打卡,还要转发给家人和朋友们。 歌罗西书2章9 -10节说:“因为 神本性的一切丰盛,都有形有体地住在基督里面, 你们也是在他里面得了丰盛。他是一切执政掌权者的元首”。神是大有怜悯的神,他愿意万人悔改,不愿意一人沉沦。我们基督徒作为神的儿女,他也一定是非常愿意赐福我们家庭,拣选我们家人的。所以,我们在家人信主这方面不可灰心,也不要操之过急;乃要对神大有信心,因为祂决不会不顾念你对于家人的这一片心情! 主内霍红霞姐妹

给我的家人传福音 – 霍红霞姐妹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

陈佳徳(牧师)

1975年生,1991年受洗。学生时期开始参与教会青年团契、主日学、及学园传道会的服事,曾到过西马、印尼、泰国、台湾、及创启地区参与短宣。大学毕业后从事项目工程师工作,也有一年在创启地区生活和参与宣教的经验。
2004年到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深造,毕业后从事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名注册的信息系统审计师。2014年神学学士毕业后卸下昆州审计署正高级审计师工作,开始于怀恩堂部分时间传道服事,并继续修读文学(神学)硕士。
佳德是名受训的灵修指导导师,他最大的满足莫过于邀请大家放慢脚步,调整生活步伐,多停顿,多聆听内心那微小的声音,因为那是主对我们说话的声音。这也是他牧会的异象,不是要建立人数多的教会,而是专注在邀请每一位来到主面前,在生活中去安静聆听、等候、体验和经历主的同在。
在教会服事以外,佳德最爱与家人一起。除了在家里泡咖啡和看橄榄球赛,他也喜欢重温八、九十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每个月他会拿出一点时间当Meals on Wheels的义工,与社群建立关系。佳德是澳洲联邦政府的注册证婚人、也是昆州华人教会联会的同工。
佳德知道他是软弱有限的人,在有意无意中常常得罪神得罪人,他时常以诗篇119:176勉励自己,这也是他最常向神发出的呼求。
MA(Th) & BTh (布里斯班神学院)
MComm (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BEng (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