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分享

见证神的爱
分享主的作为

眼光 – 道書林⻑老

       在路上,我看到在路旁的一些灌木(作欄杆用),這棵灌木,開了很多的花,花兒雖然小,但是差不多遍滿了整棵灌木,花兒也有兩種顏色,白色和黃色,奪目和美麗。看見這個花景,我不禁停下步來,用欣賞的眼光看著花,心中流露出一種平安、快樂,也包含著贊美,贊嘆神的創造美麗,創造的神奇。頓時間,我和我的主有一種連結的感覺。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見這樣的花兒,依稀猶記,在我童年的時候,家附近也有一棵開花的樹,小小的花兒不也是白色嗎?幼年的我,我和我家人,不是在那裡有一段快樂的玩耍時光嗎?父母親用他們快樂的,滿意的眼光看著我們,我們在父母親周圍走來走去,大叫大笑,享受神所創造的大自然,那是多麼的喜樂,童真的快樂,童真的愉快,真是難以形容。        可是,這種童年的快樂,這種的愉快,現在只是留在我的記憶里,有時候,我甚至會把它遺忘了。在布里斯本生活的我,也不是沒有看過這種灌木,這種花。可是,不是每一次都使我觸景生情,紀念我那童真的快樂。平時我會用另外一種眼光去看待這種花:這些花不是太小嗎?微不足道!這種花對我有什麼價值呢?像這樣的小花,放在哪裡都沒用,人家也看不起,而且花又不香,簡直是一無是處。我的眼光,是一種屬世的眼光,是一種審判的眼光,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眼光。       然而,這小小的白花,難道不是神所創造的嗎?神是怎樣看待這朵小小的白花呢?聖經說:「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1:31)那我為什麼竟然輕看神看是好的花呢?亞當夏娃犯罪的時候,他們也是用一種以自我為中心、審判的眼光去觀察伊甸園中善惡樹上的果子(善惡果子)。當他們用以自我為中心、審判的眼光的時候,他們便覺得善惡果子是好作⻝物,也悅人眼目,是可喜愛的(創 3:6)。耶和華神禁止吃善惡果子的命令他們就忘記了。         我要學習,用神「甚好」的眼光(神「甚好」的眼光,不是人「甚好」的眼光)去看我周圍的人和事物,因為我的眼光具有影響自己和形塑他人的能力!神「甚好」的眼光,是成⻑性的眼光,幫助我們更親近神,完成祂創造的美意;一切在我周圍的人和事物都在繼續成⻑與更新之中。願我們用神「甚好」的眼光看弟兄姐妹們,看孩子們,看你的配偶,幫助他們成⻑,活出神要他們完成的呼召。 主內 道書林⻑老

眼光 – 道書林⻑老 Read More »

婆媳关系 – Winnie 姐妹

       没有结婚前,我一直听说婆媳关系是一层非常复杂的关系,多半都是比较负面,比较紧张。 而我又出生在国内一个不认识主的家庭里,原生家庭并不是很幸福, 父母不但不信主而且也很难去理解和接受我信主。在我还是单身的时候, 父母多次表示他们希望我找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另一半。 所以当时和父母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愉快, 让我在潜意识里对未来有可能的出现的婆媳关系更加没有信心。 我只能去祷告, 去求主耶稣基督亲自在我生命中做主。 神的话语如此带有力量, 箴言3章5-6节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神真的是满有恩典的神, 他知道我的软弱,他知道我的处境,神不但赐给我一个爱神的主内弟兄,更赐给我所缺乏的一个温暖的主内的家庭,特别是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是个非常敬畏神的姐妹,她很朴实但非常有智慧。我的婆婆常常和我们分享因着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 使她的罪得以赦免,蒙恩得救; 因着主耶稣基督的爱, 使她真正得着自由。 在我和弟兄交往的时候, 虽然我的家人有反对过, 但我的婆婆却默默地为我们祷告, 她鼓励我们凡事交托给神, 神是不误事的神。 感谢神的保守和带领, 最后我和弟兄顺利组成了小家庭。 成家之后, 我的婆婆更是给我们很大的个人空间, 她一直鼓励我们要操练敬虔度日, 凡事把神放首位。在我和弟兄之间有不同意见的时候, 她也不偏袒弟兄, 也总是从我的角度去考虑, 鼓励我们真正地去按着神的心意去行事。 她也常常和我们分享自己的罪性和软弱,来以此提醒唯靠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我们的罪才能被赦免。我们也很愿意和她分享我们遇到生活上的难题, 她总是鼓励我们要效仿耶稣基督的样式-柔和谦卑,因为我们蒙恩得救只是神的恩典,并不是我们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或好行为。 以弗所书2:8-10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是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 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 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 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国内家庭教会弟兄姐妹在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下不但没有半点退缩, 反而越发积极地去装备自己。 我的婆婆会定时发给我们查经聚会的时间, 鼓励我们去学习神的话语。有时候听到国内弟兄姐妹所受的逼迫,未免有些难过。但感谢神,弟兄姐妹凭着神的恩典和对神的信心,在苦难中得安慰, 得喜乐。 我的婆婆也时常鼓励我们多祷告, 多读经,多亲近神,多读书,

婆媳关系 – Winnie 姐妹 Read More »

疫情中的敬拜和聚會 – 張雪松弟兄

        疫情給我們的⽣活帶來了很多影響,最常⾒的莫過於在家辦公、上網課、網上購物,似乎成了「秀才不出⾨,便知天下事」。對基督徒來說,在家裡參加網上敬拜,網上參加團契和查經⼩組,也成為了我們基督徒⽣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地區或家庭,網上和電話的交通甚⾄成為了他們基督徒⽣活的全部。         記得幾年前曾經有⼀個針對廣播電台敬拜⽅式的討論,很多牧者都批評「號召⼤家可以在電台上聽講道⽽不⽤去教會」的說法。但現在,網上敬拜和聚會似乎成了我們基督徒⽣活重要的組成部分。乍⼀看似乎可以理解,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對⾯的聚會,網上聚會理所當然。還記得在2020年疫情剛剛開始,教會實體聚會被迫終⽌,我們還為教會和團契可以使⽤ZOOM在網上聚會和查經⽽禱告獻上感恩。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已經快2年時間了,疫情的起伏,使我們對網上聚會愈發依賴。但在我們享受神所賜的科技的時候,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對聚會的認識也在悄然變化?         網上聚會有它的好處。它不受時間、空間、國界的限制,也不受疫情和逼迫的限制。在世界任何⼀個地⽅,只要有網絡,再加上⼀部⼿機或電腦,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參加聚會,真的很⽅便。但就是這種對我們所認為的便利,也在悄悄的改變我們對敬拜和聚會的態度,蠶⻝著我們的軟弱。我們從被迫網上敬拜和聚會,變成了開始享受網上聚會的便利,我們漸漸地忘記了敬拜和聚會原本的樣⼦。        屬靈前輩們都熟悉的實體聚會,是⼤家都會穿著得體,⼿拿聖經,⾒⾯相互握⼿問安,⼀起唱詩,聚會時主內肢體⾯對⾯交流分享,眼神、表情和肢體語⾔全⽅位的專注在屬靈層⾯交通,主內肢體在實體敬拜和聚會中,在基督的團契中彼此造就。⽽網上敬拜和聚會在這些⽅⾯為我們提供了很⼤程度上的寬松,我們主要靠⾃我約束,但我們通常都是軟弱的,只要簡單的關閉攝像頭和話筒,我們就可以為⾃⼰提供最⼤限度的便利和輕鬆。兩年的時間,⾜以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便利和輕鬆,變為習慣。         羅⾺書1:10-12中保羅寫到「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因為我切切地想⾒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就可以同得安慰。」 保羅是⼀個 擅⻑⽤書信作為媒介來傳遞信息的使徒,對保羅來說,使⽤書信聯絡基督徒即容易⼜便捷,但我們看到他還是迫切的想與弟兄姐妹⾒⾯,分享屬靈的恩賜。對於有些時候只能在線上聚會的我們,保羅實在是我們的好榜樣。求神能夠時刻提醒我們,當只能線上敬拜和聚會的時候,求神堅固我們對他的⽤⼼和尊重。也求神讓我們時刻有⼀顆滿懷盼望的⼼,期待早⽇回到實體敬拜和聚會。 主內 張雪松弟兄

疫情中的敬拜和聚會 – 張雪松弟兄 Read More »

不住禱告,凡事謝恩 – 于安光弟兄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對每個⼈的⽣活和⼯作產⽣了巨⼤的衝擊,對社會的各個⽅⾯都產⽣了很⼤的影響。新冠肺炎導致的病例和死亡⼈數的不斷攀升,使得許多國家都啓動了隔離和封鎖等全國性措施。雖然這些措施可能緩解了新冠病毒的傳播,但同時也對經濟、就業和公共衛⽣產⽣負⾯影響。⼈們跟蹤每天的新聞報道,確診病例和熱點亦成為了⽣活的焦點。鋪天蓋地的關於新冠疫情的信息,疫苗的爭論等等問題接踵⽽來,令⼈難以分辨真假。擔⼼、焦慮和不安也因此困擾著我們。 相信⼤家還記得前⼀段時間布⾥斯班進⼊⼀周的隔離,就弄得⼈⼼惶惶。有些⼈因擔憂家⼈和⾃⼰的健康⽽導致⾝體上的不適,⽐如失眠和⻝慾不振等等問題;在家庭關係⽅⾯,與⽗⺟,與妻⼦或者丈夫之間的衝突,home schooling 與⼦⼥間的衝突也困擾著我們;職場上的問題則更多的是擔⼼失業。這些問題交織在⼀起,使我們疲於應付。我也時常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作為⼀個基督徒,這段時間我在反思為什麼在危機時,⼈們會產⽣各種焦慮和恐慌?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怎樣去應對?像上次何牧師講道中所說的「未曾⾛過的路」,我們如何經歷神,⾛出這些困境。 當危機出現時,憂慮和恐慌的產⽣意味著以前我們內⼼的平衡和穩定被破壞了。對於我們「脆弱的⼈」來說,產⽣這些焦慮和恐慌實際上是正常的,所以會產⽣過激的反應。我們以前內⼼的平安和穩定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每天按部就班的⽣活(如⼯作安排和作息),習慣了我們⼀步⼀步地按照⾃⼰的計劃去實現我們的⺫標。危機打破了我們固有的這些⽣活和⼯作習慣,使得我們無法按照⾃⼰的預期來掌控⼯作、家庭和健康,無法按照我們的預期達到我們的⺫的。迷茫和恐慌就佔據了我們的內⼼,使得我們⼼中失去了平安。當我們習慣掌控⾃⼰的⽣命,按照⾃⼰計劃去達成我們的目標時,就漸漸地遠離神,失去了平安。神起初造⼈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時,神和⼈之間有著良好親密的關係,⼈活在神所預備的伊甸園裡,無憂無慮;然⽽因亞當和夏娃犯罪,按照⾃⼰的意志來安排⼀切時,⼈就從此遠離神,活在⽣活的憂慮之中。因此,我們需要停下忙碌的⽣活,把我們的⽣命完全交托在神的⼿中,借著耶穌基督修復與神的關係,與神建⽴良好的關係。作為基督徒,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更應該堅持讀經,禱告和靈修,參加教會的崇拜和⼩組的查經活動等等,在⽣活中和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和相互⿎勵,常常喜樂。正像箴⾔書17:22所寫的:喜樂的⼼能治好疾病;憂傷的靈使⾻頭枯乾。⽽且,腓利⽐書4:6-7也告訴我們,應當⼀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保守你們的⼼懷意念。 感謝上帝,祂賜予我們⼀切所需,讓我可以透過禱告與祂連結,並從主內弟兄姊妹那裡得到最親密的⽀持與陪伴,⽽⾃⼰也有能⼒幫助他⼈。即便⾯對疫情的挑戰,且不知往後⽇⼦如何,但因知道上帝是我隨時的⼒量和幫助,⼀切都在祂的掌管之下,我們混亂的⼼緒會漸漸地平靜下來。在今後相當⻑的⼀段時間,我們都會⼀直處在疫情當中,除了減少外出、注意個⼈衛⽣、保持社交距離之外,我們更要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上帝的話語是醫治我們⼼靈的最佳良藥,也是我們⼈⽣的指引,祈願我們的⼼中充滿從上帝⽽來的平安和喜樂,並把這份祝福傳遞給⾝邊的⼈。 主內 于安光弟兄

不住禱告,凡事謝恩 – 于安光弟兄 Read More »

俗⼈ or 聖⼈ – 喻越姐妹

       最近⼀段時間我都屬於⾝⼼靈⾮常軟弱的時期。不像之前剛有寶寶時,每天看著⼩Samuel都感嘆造物主的奇妙創造。雖然也感恩主賜我們這麼珍貴的寶⾙,但更多感到是疲憊。隨著⼩Samuel⽇漸⻑⼤,他的活動⼒和⾃主意識越來越強,我常常會感到⾝體的疲憊。還有每天要處理寶寶吃、睡、玩等細碎事情,有時也會覺得⼒不從⼼。漸漸的, 讀經的時間少了,與主的關係遠了。        這時,主降下⼀個轉機在我⽣命中。我⼀直⼼儀的⼀所教會幼兒園終於有⼀個空缺的位⼦,Samuel開始了⼀週兩天的幼兒園⽣活。但是這每周僅有的幾個⼩時free time並沒有讓我有喘息的機會。Samuel 的分離焦慮影響了他的⽇常作息,我也經常睡眠不⾜,⾝體和情緒的影響讓我與家⼈的關係⼗分緊張。這讓我常常思考,我真正「得救」了 嗎?我每天陷在世俗瑣事中,好像每⼀件事都很重要;我與家⼈的關係這麼緊張,哪裡有基督徒的影⼦?       「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5)         每每我陷⼊靈命的泥潭,我知道有⼀隻⼿會緊緊抓住我。於是當我「伸出我的⼿」時,主賜⼀位姐姐熱⼼的與我交談,⼀起禱告;我慢慢學習做「⽣活的減法」,學習向主交托(這似乎是我⼀輩⼦的功課之 ⼀),把注意⼒從孩⼦轉移到⾃⼰⾝上。有⼀天相約主內的姐妹⼀起去看畫展,我們透過藝術,討論與之相聯繫的歷史、宗教、科學等學問, 每⼀處無不彰顯神的榮耀。我恍然⼤悟,撒但正是⽤這些「世俗的瑣事」蒙蔽了我的思想,封閉了我的內⼼。神是真真實實與我們同在的,神在我認識祂以前就揀選了我,神在我愛祂以前就已經愛我了。⽽我選 擇將精神、時間、⼒量都耗費在世俗⾥,活得就是個「俗⼈」,這豈不是辜負了神的⼼意?        彼得後書三章11節說,「你們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 提摩太后書⼆章21節說,「⼈若⾃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成為聖潔,合乎主⽤,預備⾏各樣的善事。」神不光讓我們脫離罪,與祂和好,更讓我們過⼀個「聖⼈」的⽣活,活出神的榮耀。        願與同在經歷靈命低⾕的弟兄姐妹們分享,讓我們彼此代禱,同⾛天路。       主內       喻越姐妹

俗⼈ or 聖⼈ – 喻越姐妹 Read More »

打與不打疫苗 – 趙佩松長老

        最近⼀段時間,⼤家談論最多的話題可能就是疫苗了。隨著悉尼和墨爾本疫情的不斷升溫, 澳⼤利亞施打疫苗的節奏不斷加快,到底打疫苗還是不打疫苗成了我們在⼯作場所、家庭、甚⾄教會都免不了的話題,也引起了很多爭論。相信很多弟兄姐妹和我⼀樣,在⾯臨選擇的時候都會有些糾結,尤其是當我們的孩⼦也要⾯臨同樣選擇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更加焦慮。         施打疫苗,從已知的數據看來,的確相當程度的減緩了疫情的傳播, 或⾄少減少重症及死亡率。但另⼀⽅⾯,因施打疫苗⽽致死的案例,起初也時有所聞,但政府目前的態度是將疫苗施打率及開放時程掛勾,很明顯的,媒體報導疫苗致死的新聞也消聲匿跡了。其實這也不奇怪,不論東⽅⻄⽅,任何媒體都有其⽴場及看法,我們都只能被動地,從報導者的⾓度 來理解事情的脈絡。同時,在這訊息爆炸的年代,⼜有許多彼此相反的訊息,對我們這些讀者或觀眾⽽⾔,常常不知該如何選擇。網絡上也同樣是 紛紛擾擾,信息多得讓⼈難辨真偽,甚⾄也不乏許許多多的陰謀論。我們該怎麼辦呢?感謝神!我們是神的孩⼦,祂賜給我們的話語《聖經》給了 我們許多屬靈的原則來⾯對不同的環境。並且耶穌說:「我要求⽗,⽗就 另外賜給你們⼀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約翰福⾳14:16)所以我們不要忘記,只要我們⼀⽣尊主為⼤,聖靈保惠師必定保守我們到永遠。         我個⼈的觀點是,在不涉及到得救的信仰問題時,⽐如像打疫苗之類實屬個⼈的決定,教會不預設⽴場就是教會的⽴場。但是教會可以⿎勵⼤家多交流多分享,以便⼤家都有機會充分瞭解不同的資訊,也可以彼此代禱。在對待周圍的資訊時,我們也應當不盲聽,不盲信,不從從。在對待疫苗的問題上,根據⾃⼰的健康狀況,家庭的實際需要來做最後的決定。 何牧師在前次的主⽇證道也和⼤家分享了他和師⺟如何做他們的決定,不失為⼀個很好的借鑒。重要的是我們不住地禱告,把⾃⼰的決定放在主的⾯前,相信無論最終怎樣,上帝掌管我們的⼀切。這樣無論什麼決定我們都可以⽐較泰然地⾯對,⼼裡⾯不會再糾結和焦慮,更不會恐懼了。         說到個⼈的決定,當然我們在教會的⼤家庭⾥互為肢體,我們的決 定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其他的肢體。保羅給了我們很好的相互對待的原則: 「向軟弱的⼈,我就做軟弱的⼈,為要得軟弱的⼈。向什麼樣的⼈,我就做什麼樣的⼈,無論如何總要救些⼈。凡我所⾏的,都是為福⾳的緣故,為要與⼈同得這福⾳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2-23)所以我們應當理解包容別⼈所做的決定,不相互指責,不相互埋怨,在愛⾥彼此接納,彼此代禱。這樣無論我們⾝處怎樣的社會動蕩或者患難,我們都可以為主作⾒證,與⼈同得福⾳的好處。現在看來,無論在世界何處,教會⾯臨⼤逼迫的時候到了,弟兄姐妹我們要警醒,為教會切切禱告。彼得前書4:7-10 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屬靈原則來⾯對當下的環境:「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 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各⼈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做 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主內         趙佩松長老

打與不打疫苗 – 趙佩松長老 Read More »

疫苗護照與恐懼的靈 – 丁榮剛弟兄

        澳洲政府正在⼤⼒推動疫苗,疫苗接種正在很多⾏業中變成強制性。相應的,疫苗護照的推出也正緊鑼密⿎的準備之中。我⼀直在想,從聖經的⾓度該如何看待瘟疫,疫苗以及疫苗護照呢?教會可以像商業組織⼀樣只接受接種兩針疫苗(或更多針)的⼈來教會參加實體敬拜嗎?或是把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分開聚會?事實上,有的加拿⼤或新加坡教會已經這樣做了。這成為⼀個迫在眉睫必須⾯對的問題。        聖經對傳染性的疾病⽐如⿇⾵病有很清楚的教導,就是患病者隔離直到痊癒後,就可以回到正常的社區和教會⽣活。在我們現今的處境中,⼀個合理的推論是有任何症狀或者染病者的密切接觸者,不應該來教會聚會。除此之外,教會沒有聖經上清楚的理由拒絕⼈來到教會聽神的話語 (需要必要的公共衛⽣限制,⽐如⼈數,⼝罩等),包括⼈是否接種了疫苗。相反,聖經中雅各書2:1-8有清楚的教導,對來到教會的弟兄姐妹,不可偏⼼待⼈,⽤惡意斷定⼈, 不可按著外貌待⼈,這是愛⼈如⼰的表現。         聖經中類似的經⽂很多,⽐如我們上周主⽇的經⽂歌羅⻄書3:11在此並不分希臘⼈、猶太⼈、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古提⼈、為奴的、⾃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切,⼜住在各⼈之內。還有以弗所書2: 14-15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為⼀,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且以⾃⼰的⾝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造成⼀個新⼈,如此便成就了和睦。耶穌在⼗字架上⽤⾃⼰的⾝體廢掉了冤仇,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將所有信靠祂的⼈在祂裡⾯合⼀,如果教會像世俗組織⼀樣只接受有疫苗護照的⼈,豈不是在教會弟兄姐妹中間⼜竪起了新的牆,分割主耶穌的⾝體?難道保羅所批評的猶太⼈認為得救需要信耶穌加上割禮,現代的教會需要信耶穌加上疫苗嗎?倘如此,愛神愛⼈的誡命豈不變成空話了嗎?         再者,從耶穌基督的⼤使命來看,那些處於恐懼,焦慮,抑鬱,沒有盼望,還沒有信神的⼈,正是最需要聽到神福⾳的時候,我們難道可以因為世俗政府訂的⼀個標準(⽽且這標準本⾝正在受到法律挑戰),把他們攔在教會⾨外嗎?或 者我們傳福⾳要先問⼀下對⽅是否接種了疫苗,沒有的話就不要再傳福⾳?說到底,教會的頭是基督,⽽不是政府。基督徒要順服在世上的權柄,但⼀切世上的 權柄當順服萬王之王基督。什麼時候當順服神,不順服⼈,這值得每個弟兄姐妹來思索。         類似這樣瘋狂的事情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發⽣,無⼈可以置⾝事外,⼤家都在感嘆耶穌復臨的⽇⼦真的近了。其實仔細讀⼀下聖經,我們不難發現所有關於病毒,疫苗等等背後我們真正⾯臨的屬靈問題,就是恐懼。恐懼的氣氛籠罩在每個⼈的頭頂,恐懼的靈已經進⼊了每個⼈的⼼,似乎染上病毒就是死路⼀條,唯有疫苗可以讓你得救。世⼈如此害怕當然可以理解,但基督徒難道忘了我們創造,復活和審判的主耶穌了嗎?忘了神所賜給我們最⼤的盾牌和能⼒了嗎?因為神賜 給我們不是恐懼的靈,乃是能⼒,仁愛,明辨和節制的靈(提摩太書1:7「For God did not give us a spirit of fear, but of power, and of love, and of a sound mind」)。 恐懼的靈是我們⾯臨的最⼤敵⼈,它是從我們的仇敵魔⻤⽽來的。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當我們靠著神給我們的能⼒,仁愛,明辨和 節制的靈來對抗恐懼的靈時,我們才可以勇敢⾯對,慎思明辨,彼此⿎勵,謹慎應對,⼀起談論並解決這些問題,並最終靠神戰勝仇敵。耶穌還說:「那殺⾝ 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唯有能把⾝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的,正要怕 祂……所以,不要懼怕,你們⽐許多⿇雀還貴重」(太 10:28,31)。

疫苗護照與恐懼的靈 – 丁榮剛弟兄 Read More »

⽤信⼼跟隨上帝 – Perry弟兄

        ⼤概在半年前,我開始在⼀家⽇本餐廳裡做兼職的⼯作。當時我對於事隔五六年後再重新回到廚房裡⼯作很是不情不願,因為我更希望找到⼀份跟社⼯相關的兼職。無奈當時申请社⼯⼯作⼀直沒有下⽂,同時在⽣活上⼜有⼀點經濟壓⼒,所以當我看到這個餐廳的招聘廣告時,就⾺上跑去申請,⽽我也很順利的得到了這份兼職。        當時我有點不理解為什麼上帝會把我放在這家餐廳裡,我⼀⼼想做的是社會⼯作,想要透過職業來接觸更多的⼈,幫助他們。我想,如果在廚房裡,我還能接觸什麼⼈啊?來來去去只有三四個同事!         現在回想起来,這絕對是上帝要我學習的⼀個功課。⾸先我很感恩的是,這家餐廳的⼯作環境⾮常不错,所有同事也很友好。在那邊⼯作幾天,我更發現其中⼀位⽼闆也是⼀位基督徒。         在我剛⼊職時,有⼀位廚房裡的東北⼤哥H⾮常照顧我,他⽐我⼤兩三歲。我們在廚房裡有很多機會共事。H是⼀個很健談的⼈,很願意跟我聊天。當得知我是⼀個基督徒後,他表⽰以前也有去過教會,對教會印象也很好。當我們愈聊愈多的時候,我也開始意識到神在這當中的帶領。⾸先是H跟我提到他⼥朋友S原來也是⼀個基督徒,只是已經多年沒有去教會。我們同時也發現,很巧合的原來⼤家都住在同⼀個⼩區裡,我們的房⼦只相隔⼆三⼗⽶。         因著各種的天時地利⼈和,在四⽉的時候,我、Sharon 和 H、S相約共進晚餐,希望能跟他們傳福⾳。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四個⼈就成為了好朋友,建⽴了很好的關係。我們邀請H跟S參加教會活動,H⼀直有參加上個⽉何牧師的聖經難解問題班,S選擇參與SLE的團契。⼀直到現在,H 和我⼀起上班時,都會常常聊到信仰。Sharon 更為S解決了很多在信仰上的疑慮,並幫助她重新建⽴和上帝的關係。雖然我⼀開始並不明⽩上帝给了我这份⼯作究竟有何旨意,但是現在回頭去看,能夠跟H和S成為好朋友,向他們傳福⾳,真的是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的⽣命裡很多時候,我們不到最後⼀刻都不會了解上帝的帶領。我們常常看不清前⽅的路,也不知道⾃⼰在做某件事情最终将成就些甚么。基督徒的⽣命,從⼩到⼤,從歲⾸到年終,永遠都在不断操练信⼼的功課。         約瑟的經歷是我在聖經裡最喜歡讀的故事。約瑟由少年時候開始,就⾛上了⼀條顛沛流離的道路。他本是家裡最被寵愛的孩⼦,但卻因哥哥們的嫉恨被流放到⼀個陌⽣的國家。當約瑟好不容易在⼯作上⼩有成就時, 卻⼜被誣陷下在監獄裡,仿佛命運永遠在跟他作對。這看似絕望的遭遇等我們⼀直看到事情的結局才知晓,這原来是上帝的⼀個偉⼤的計劃!是上帝定意要約瑟經歷種種災難來磨練他,並最終透過約瑟的⼿,不但拯救他的家⼈,更是要拯救整個國家。         約瑟的故事提醒我們,⼀個再有遠⾒的⼈,在⽣命裡也總會有迷茫,甚⾄看似絕望的時候。但是只要信靠上帝,祂會使⽤你⽣命裡每⼀個經歷,每⼀個磨練,來成就祂的美意。我們雖然看不清前⽅的路,但是上帝可以。最後也請各位弟兄姊妹⼀起為H和S能够繼續認識上帝禱告。      「我們知道,萬事都互相效⼒,叫愛神的⼈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 被召的⼈。」 羅⾺書 8:28        主内       Perry弟兄

⽤信⼼跟隨上帝 – Perry弟兄 Read More »

疫情之下的思考 – 王晶姐妹

       最近澳洲有些地區的新冠疫情持續惡化,特別是在新南威爾⼠州(新 洲),單⽇感染⼈數已經創了疫情發⽣以來的記錄。近幾天新州的新聞發佈會都會請服務在⼀綫的醫⽣來分享他們的經歷,督促⺠衆注射疫苗以減 輕公共醫療承受的重壓。主流媒體也⼀直在盡⼒推動新冠疫苗的接種,但是在網絡上卻⼀直有不同的聲⾳。我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也不具備⾼深的神學素養,我在這裏只想表達我個⼈對是否打疫苗的⼀個思考。         聖經教導我們要順服做官的、掌權的,只要他們的命令與神的旨意沒有衝突。「在上有權柄的,⼈⼈當順服他,因爲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 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取刑罰。作官的原不是叫⾏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麼?你只要⾏善,就可得他的稱讚」【羅⾺書13;1-4】。布⾥斯本在⼋⽉初也曾經爆發過疫情,昆⼠蘭州政府在疫情初期果斷采取措施, ⺠衆也相當配合,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與此相反,新洲的疫情卻因爲种种原因⽽愈演愈烈,甚⾄殃及了維州、中央⾏政區和北領地,遠⾄鄰國紐西蘭。在疫苗沒有普及的環境中,對付疫情的辦法就是封鎖邊界、限制出⾏。很多家庭⽣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家庭被迫分離,有的不能如期舉⾏夢寐以求的婚禮,有的不能在摯愛之⼈離世前⾒最後⼀⾯,更多的是經濟遇到困境和⽣活中凴添了諸多不便。美國孟菲斯第⼆浸信會主任牧師斯蒂芬•庫克(Stephen Cook)在針對新冠疫苗的討論中提到:「在美國,COVID-19已經奪去了超過283,000個我們鄰舍的性命,與超過150萬個在世界各地我們鄰舍的性命……當⼀位律法師問耶穌,想要知道誰是他的鄰舍時(路加福⾳10章),耶穌就⽤好撒瑪利亞⼈的⽐喻來回應——當他看到有⼈被毆打,被任由⾃⽣⾃滅時,就停下來幫助那⼈,滿⾜了他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那位被耶穌指出來,作為憐憫服務典範的撒瑪利亞⼈,是通過使別⼈得到痊愈,來活出愛鄰舍的呼喚。」聯邦政府現在的態度是如果疫苗接種率達到⼀定⽐例,就不⽀持⼤範圍限制出⾏的做法。我在想,如果我們正⾯響應政府的號召,是不是就有助于儘快緩解許多⼈⾯對的經濟困境?是不是可以幫助學⽣們儘快恢復正常校園⽣活?是不是可以減少很多⽗⺟因爲額外負擔⽽產⽣的焦慮?是不是可以讓 ⼀些沒有條件進⾏網上崇拜的教會早⽇恢復正常的教會⽣活?是不是可以 為很多像何牧師⼀樣爲主奔波的傳道者掃清⼀些前⾏路上的障礙?是不是就響應了基督要我們彼此相愛的命令?        對疫苗抵觸的另⼀個原因擔⼼其可能有副作⽤或對健康有潛在的⻑期影響。俄亥俄州弗農⼭拿撒勒⼈⼤學的院牧 ,斯蒂芬妮•洛佈德爾 (Stephanie Lobdell)提到:「當科學家揭開⼀種危險病毒的DNA,當醫⽣不辭勞苦地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法,當研究⼈員制定⼀個保護⼈們 免受感染的疫苗時,……我們宣佈,既感謝上帝的供應,也感謝上帝賜給⼈類能⼒。」⾺來⻄亞的劉世德醫⽣針對疫苗接種討論的回應中提 到:「⾏醫⼆⼗年中,我最難過的事情之⼀就是看到有病⼈明明可以早 期診斷或有效治療,但卻因爲種種原因(如貧窮,迷思,失誤,恐懼, 猜疑)⽽受苦或病死。其中最好的例⼦就是⽗⺟拒絕給孩⼦打疫苗,結果孩⼦遇上危險的疾病時失去了健康,甚⾄失去⽣命。」        感謝主,澳洲政府提供免費疫苗,讓⺠衆不會有因爲貧窮⽽失去接種的機會。我選擇了接種疫苗,因爲我相信那些服務于⼀綫的醫務⼈員的⾒證,我也⿎勵⾃⼰要堅信在主裏有平安喜樂,遵循神的教導,其他的事就依靠禱告交托了。以上只是我個⼈針對接種新冠疫苗的思考。愿主能儘早幫助我們脫離這場汎濫的疫情。         「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箴⾔16: 3】          主内           王晶姐妹

疫情之下的思考 – 王晶姐妹 Read More »

遇⾒神 — 唯⼀的出路 – Melody姐妹

       有⼈說⾃從2020年初到現在以來,這⽇⼦就沒好過過,似乎以前⼀切看似平常的事情都變得艱難起來。以前看世界,看到的是世界和平,地球村的連接。可隨著在災難⾯前只顧⾃⼰安危以及利益熏⼼的展現,紛爭、 誹謗、恐慌充斥在各個國家⼈們的⼼中。突然發現曾經仰望的世界第⼀⼤國也不再神聖,原來有威望的政權在病毒⾯前也想不出最好的政策。那⼈⼜如何呢?以前的⼈們唯我獨尊,視⾃我努⼒為驕傲,只要我努⼒了就什麼都可以做到。我有錢了,就可以買來所有的幸福。可疫情當頭,有多少家庭到現在還兩地離愁著,曾經就在⾝邊的⼈,現在有多少錢也買不到那種團聚了。似乎是⼀瞬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都懵了。那些引以為傲的⼈⽣哲理,卻也不知道怎麼⽤了。        你可能也會在你的⾝邊發現很多同樣在這芸芸眾⽣中烦乱的⼈。雖然前路茫茫不知所措,但是還在竭⼒攀爬想著戰勝⾃然,戰勝恐懼,卻⼜覺得 有⼼無⼒。這雖是⼤環境,但是神的恩典總是在細微之處展⽰出來,在我來鄉下的第⼀年,我帶領了我的⼀個同事信主。她是⼀個凡事都追求平等,追求實事求是,追求努⼒得結果的⼈。可是疫情,簽證,友情,以及家庭的變更,讓她再也無法相信⾃⼰以及⼈的能⼒。我最近很是感動,因 為經常聽到她主動來找我禱告,然後跟我講⼈⼀切的努⼒都是徒然,神才是唯⼀的出路。        不錯,⼈的盡頭是神的開頭,當我們無能為⼒地⾯對這個破碎的世界, 就會發現認識神真好。因為有神,我不需要在清晨的時候焦慮地醒來,擔⼼著即將到來的命運多⾇。因為有神,無論此時世界如何破碎,我們卻仍然有著永⽣的盼望。因為有神,就算是⽣病了,遇到困難了,也可以求靠主來加添⼒量,安撫,並賜予我們平安。在這兩年⼈們⼝中所謂的“艱難 ⽇⼦裏”,我經歷了無數次的與神同⾏。禱告,禱告,禱告。你要破碎⾃⼰的驕傲,謙卑跪下來禱告。神總是在第⼀時間出⼿,賜安慰。其實認識神之後,什麼都變得容易了。因為神無條件的愛,會背著你⾛,所以路就容易⾛了。不容易的是,如何放下⾃⼰的驕傲,肯邁上主的路和主同⾏。 當你破碎了你的驕傲,去經歷祂的智慧,就會發現天國無論何時何地都在我們⾝邊。靠著聖靈洗滌潔淨,我們看世界的⼼和眼睛也會變得格外純淨。         這就是我們⽣命中唯⼀的出路。唯有耶穌,是我們的救助,解藥,⽣ 命的活⽔泉。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能到⽗ 那裡去。」約翰福⾳14:6         主内           Melody姐妹

遇⾒神 — 唯⼀的出路 – Melody姐妹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

陈佳徳(牧师)

1975年生,1991年受洗。学生时期开始参与教会青年团契、主日学、及学园传道会的服事,曾到过西马、印尼、泰国、台湾、及创启地区参与短宣。大学毕业后从事项目工程师工作,也有一年在创启地区生活和参与宣教的经验。
2004年到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深造,毕业后从事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名注册的信息系统审计师。2014年神学学士毕业后卸下昆州审计署正高级审计师工作,开始于怀恩堂部分时间传道服事,并继续修读文学(神学)硕士。
佳德是名受训的灵修指导导师,他最大的满足莫过于邀请大家放慢脚步,调整生活步伐,多停顿,多聆听内心那微小的声音,因为那是主对我们说话的声音。这也是他牧会的异象,不是要建立人数多的教会,而是专注在邀请每一位来到主面前,在生活中去安静聆听、等候、体验和经历主的同在。
在教会服事以外,佳德最爱与家人一起。除了在家里泡咖啡和看橄榄球赛,他也喜欢重温八、九十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每个月他会拿出一点时间当Meals on Wheels的义工,与社群建立关系。佳德是澳洲联邦政府的注册证婚人、也是昆州华人教会联会的同工。
佳德知道他是软弱有限的人,在有意无意中常常得罪神得罪人,他时常以诗篇119:176勉励自己,这也是他最常向神发出的呼求。
MA(Th) & BTh (布里斯班神学院)
MComm (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BEng (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