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分享

见证神的爱
分享主的作为

以便以谢 (陈佳恩 姐妹)

以便以谢 撒母耳记上四至七章记载以色列人安营在以便以谢(意为“帮助之石”)与非利士人争战,后来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打败,神的约柜也被掳去。「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撒上7:2)」 之后撒母耳带领以色列人认罪悔改,除掉他们所拜的偶像,神便帮助他们打败非利士人。「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撒上7:12)」 就如以色列人一样,神也让我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少试炼。两年前因为工作压力,加上有甲状腺亢进的问题,常会消极,忧虑。不止影响健康,更影响与家人的关系和教会的事奉。当时虽然晓得主耶稣说过这个世界有苦难,而且祂也已经战胜苦难,但小信的我忘了交托神,安静仰望等候神。 之后正昂与我一起祷告,神让我有机会换去别的部门,但那只是半年的合约。本来老板说应该可以续约,但后来被告知不能续约,心急的我又再一次陷入不安的状况,想靠自己的能力找工作。神让我再一次经历挫折,我申请了好多份工作都被拒绝。这时的我如以色列人一样,领悟到要转向神,认罪,求主可怜我,并将一切的忧虑交托,因为祂是我的磐石,是我随时的帮助。感谢神,祂便为我开路。 虽然现在神在生活与工作上还是会让我遇到试炼,但我学习在试炼中经历神的同在与喜乐,并相信“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我不再如以往那样容易忧虑,我也求神帮助我结出忍耐,平安的果子。 1853年就从英国到中国传福音并行医救济的戴德生在《带着爱来中国》里说到“上帝不时叫祂的儿女遇上困难,目的是要使他们多认识祂,若非如此,恐怕他们难以明白上帝的心意。祂会启示祂的儿女,祂就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天父透过每一次新的启示,叫祂的儿女经历祂的信实,心里得着喜乐。我们所能领悟的虽然极少,但胜过试炼的甘甜,往往叫我们不惜任何代价也不愿错过;试想,当所有隐藏的事都要显明的时候, 我们将如何蒙上帝更大的赐福! 我们当如何称颂祂的圣名!” 三千年前大卫发出如此的颂赞:「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必靠他歡喜,因為我們向來倚靠他的聖名(诗篇33:20-21)。」 盼望我也能像大卫和戴德生,一生经历神是我的“以便以谢 ”,明白祂的心意,在见主面时把一切颂赞荣耀归给神! 主内 陈佳恩 姐妹

以便以谢 (陈佳恩 姐妹) Read More »

布衣神僕是你、是我 (陳鴻天(Tommy)弟兄

布衣神僕是你、是我 布衣神僕是指一些不是全職傳道人,但卻是主的全時間僕人。 事實上,正如彼前2:11-16所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雖是自由的,卻不可藉著自由遮蓋惡毒,總要作神的僕人。」每一位弟兄姐妹總要作主的僕人順服主。每一位信徒也都要承擔耶穌吩咐的大使命,接受主差遣、為祂作見證。主耶穌道成了肉身,來世上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主耶穌是宣教士的最高榜樣。主耶穌對天父的禱告:「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17:18),因此我們可以既是不屬於這世界,同時又被差到世上,可以是全職宣教士-既有社會上的工作/事業(business),同時也是一位被主差遣到世上的宣教士,故在英語世界『布衣神僕』可被稱為Bussionary (商界宣教士,也可泛指為職場宣教士)。 作為布衣神僕的我,自踏足社會第一份工,也努力在工作地方建立祭壇。在工作中我們所接觸的群體,都是獨特的,更是神為我們預備的傳福音對象。 初信主時,我在餐館作兼職,週末便帶著結他、詩集,去唐人街,向一群餐館的慕道者傳福音。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在一跨國顧問工程公司作畢業生學徒,很有負擔在職場建立祭壇,故招聚公司裡的基督徒,參照主在(太5:15-16)的教導,成立了一基督徒小組,稱為燈臺小組,最後竟能在公司登記成為正式組織;可以在公司的寫字樓、地盆傳福音,甚至舉行佈道會,之後公司一位董事也成為基督徒,我們不禁讚禁贊嘆神奇妙的作為。後來投身大學工作,仍堅持把握機會為主作見證,開設查經小組向大學生、研究生、學者傳福音。 我們的上帝是很易悅納的,我們只要不是馬虎地傳福音了事(路10:27、西 1:28),而是肯認真去傳,祂便喜悅,並得榮耀(該1:8)。 我多年來在職場為主作見證,當中得著不少神的賜福,及經歷神的大能。雖然有時候,慕道者未必即時决志,但深信神奇妙應許(加6:9)—-還記得一位中國學者,參加了我的慕道查經班多次,直至回中國也未決志信主,真想不到過了一段時候,她電郵告知我,她已信了主,並且叫我為她的丈夫及兒子信主禱告。 又有一位餐館工作朋友,廿八年前她有參加我們的餐館查經慕道小組,可惜當時她未能決志,但廿八年後的現在,却可以與她再次查經,這次她很快便決志信主,她並慨嘆為何不能早些信主,早些得福!神實在奇妙! 願你我也樂意成為布衣神(B ussionary), 經歷神的大能,更得著無盡福份!    主內  陳鴻天(Tomm y)弟兄

布衣神僕是你、是我 (陳鴻天(Tommy)弟兄 Read More »

短宣感受 (张康丽 姐妹)

          短宣感受 三月中我去海外一个乡村短宣。我非常兴奋准备我的行李,带上我的电脑,因为里面储存了许多资料,又顺便带了福音册子、碟片等等。我以为我携带了足够的资料准备去「给予」,满怀信心去行神的大使命;最终,我这个「给予者」成了获益者。 第一个收获是:提醒自己,必须知识加上爱心。 我们在晚上到达这个教会。接待我们的弟兄说:今晚没有安排,因为他们教会在徬晚刚刚结束三天的培灵会,想必弟兄姐妹都很累了。我们也想早点休息。想不到消息传开后许多弟兄姐妹还是来了,他们意料之外的出现使我们疲倦的身体又振作起来。我们一起到了大堂里唱歌、祷告、个人分享。他们准备许多水果茶点。我们一直叙到午夜,他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在谈吐中看到他们对耶稣基督如此的爱,从心底里洋溢出的喜悦。那天晚上我很兴奋,无法睡眠。他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在我脑里不停的出现。 感受他們愛主愛人的火熱,我很慚愧。耶稣复活向门徒显现,连问彼得三次「你爱我吗?」彼得回答「是的」之后,耶稣托付他牧养主的羊群。使徒保罗说:「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林前13:2)。而这爱是我先从神领受的,永不止息的爱。因此「事奉」不是我想去给予什么,而是我回应主的大爱,愿意受主托付去爱祂的羊,「参与」神的工作。我从学乡村的弟兄姐妹学习到自己不是只去传递知识,而要传达基督的爱,这样去见证主的道,才不会显得苍白。 彼得前书1:3-8「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第二个收获是:享受主内一家的温暖。 我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能在一刹间擦出热情的火花。耶稣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马可福音12:49-50)。凡是信靠主的人,直接与耶穌建立一种最密切的关係,成为祂的家人。一家人敬拜的是同一位主,领受的是同一个灵。只是因为耶稣基督的名字。   主内 张康丽姐妹

短宣感受 (张康丽 姐妹) Read More »

陳佳德傳道就職典禮

2014年7月13日主日崇拜後,懷恩堂舉行了陳佳德傳道的就職典禮。 感謝神,一路看顧、帶領他的僕人陳佳德傳道。 感謝神,讓懷恩堂的弟兄姐妹一同見證了這個神聖的時刻。 求神帶領保守祂的僕人,也請眾弟兄姐妹同心合意與他一起同工建造神的家。   牧師信息勉勵 在線播放   以下是典禮部分照片:

陳佳德傳道就職典禮 Read More »

青山草原黃土的腳踪 (謝榮昌牧師)

青山草原黃土的腳踪 雖然我是在都市長大的,可是兩個經歷已經預備我也較容易適應鄉下較不便利的生活。 第一是我小時候非常好動調皮,放暑假時我在大街小巷玩,幾次差點被車撞倒,父母很擔心,就把我下放到叔叔住的窮鄉僻壤。我和堂兄弟們過著沒有抽水馬桶,沒有淋浴設備,捨不得用電燈而用煤油燈的日子。飄著乾草味,夾著雞糞豬糞味的空氣,也很平常。“大自然”廁所也沒草紙,就順手摘番薯葉當紙用吧!第二是服兵役當海軍少尉前先在陸戰隊受基礎訓練,洗冷水澡,吃大鍋飯和長蟲的饅頭,住簡陋的營房,睡硬木板床。加上荒野求生嚴格的體能訓練,和絕對服從的軍事紀律。這兩個經歷幫助我較容易能夠適應宣教地區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過,經歷不會涵蓋所有新的挑戰。宣教的腳步中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 例如,在青青草原地區,我這個從小不敢吃羊肉和喝羊奶的人,當主人請我這些食時怎麽辦?我就閉起眼睛,心中感謝神所造的美好,默禱祝謝後,存著感恩的心領受!結果,羊肉好吃,奶茶好喝,主人接連倒了三杯奶茶給我! 例如,在黃土高原地區,簡便的地溝廁所我尚可適應,問題是這個廁所有三條地溝,同時供三個人使用,我看到有人來“分享”,只好落荒而逃了,求主憐憫!在冰天雪地的寒冬沒有熱水淋浴,但仍有兩個熱水壺的水可以倒在臉盆裡擦身體“乾洗”,這樣也過了兩週,節能環保特佳。 例如,每天講六到九個小時的密集課程,課後還有人個別找我談心事,問問題。兩週下來我竟然嗓音體力都可勝任,心靈也很快樂。這是“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的見證。 例如,在滇緬公路彎曲蜿蜒的山路六個半鐘頭,小巴上幾個年輕的神學生暈的吐的,我這年長者卻沒事。不過坐在司機旁看這位曾是緬甸黑道老大吸毒賭博開按摩院樣樣來,他超車藝高膽大,我可是提心吊膽,有時嚇得閉眼假寐,免得看了更怕。感謝主,兩次到緬甸都平安無事! 例如,每次出去回來,口袋幾乎空了,心靈卻滿滿的。各地神家中的人,不管環境窮困不便,仍然忠心持守主道,熱愛學習聖經,並待我如親人。 例如,我很擔心不知如何和過去吸毒者相處,但我接觸的是在基督裡新造的人,他們流露傳福音,見證主的熱誠,他們比有的“正常人”更親切,更“正常”! 幾乎每位走過宣教腳踪的人都見證他們經歷學習的遠比付出的多!“施比受有福”的應許也在青山草原黃土的腳踪應驗了。跟從耶穌的腳踪行,勇敢踏出你的第一步! 主內 謝牧師                                                                     

青山草原黃土的腳踪 (謝榮昌牧師) Read More »

天路历程:所以我们要去(黄泽群长老)

七月是教會的宣教月,每次安排這四週的宣教特會時,都會令我想起曾經接觸過的宣教士和一條我必定向他們提問的問題——為什麼你們會選擇走上宣教路? 他們的答案是出奇的一致:我們清楚聽到主耶穌“大使命”(太28:16-20)的呼喚,當主一次又一次對我們說“所以你們要去”的時候,我們再也找不到任何推搪的藉口,唯一理所當然的回應就是“所以我們要去”。 其實要找原因(應該是藉口)不去可以說是俯拾皆是。“我的專業才開步,又沒找到對象…”,“我們的孩子那麼小,房子供款還差一大截…”,“我剛大病初愈,好應在家休養生息…”,“我己經年近花甲,也是安享晚年的時候…” 是什麼驅使他們踏上征途呢? 是主的命令吩咐!你們“要”去,祂要求每一個宣稱愛主的信徒參與大使命。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所以我們要去! 是主的大愛感動!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所以我們要去! 是主的大能同在!。。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所以我們要去! 是人的渴望需求!…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所以我們要去! 是作工的人不足!。。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太9:37)所以我們要去! 弟兄姐妹,你願意成為宣教精兵的一份子嗎?深信神會透過一連四個主日的講員向我們每一個說話,藉著亞伯拉罕,約拿,保羅和亞居拉,百基拉夫婦的榜樣,幫助我們找到自己在宣教行列的角色。    

天路历程:所以我们要去(黄泽群长老) Read More »

天路历程:施比受有福(陳劍亭弟兄)

數星期前林牧師的講道,題目是: 「有關錢財的箴言」。他引用了箴言3: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這句經文讓我想起曾經有一個主內的姊妹,她一位相熟的朋友向她求助,希望向她借取一筆金錢作應急之用,雖然我不知道這姊妹最後有否借出金錢去幫助她的朋友。但這件事令我聯想到假若這事是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又會作出如何的決定呢? 以往的我會盡可能避免借金錢給別人,雖然我不是一個吝嗇金錢的人,即使借出金錢的數目是在我能力以下,但我仍可能不願意伸出同情之手。除了害怕會被朋友欺騙,就算朋友真的有此燃眉之急,亦擔憂他最後無力償還這筆債項。更害怕當朋友沒法償還金錢的事,被家人或身邊其他的友人知道而被他們看作為愚蠢,甚至把這件事作為笑柄。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亦會介懷被別人把自己視為愚蠢或作為笑柄,所以寧願硬著心腸,不加以援手。甚至心底裹會不斷找出一連串的藉口,去說服自己這決定是對的,因為「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況且這樣的決定,相信在現今的社會,會被大多數人所認同。心裹自然更加心安理得。 但信主後,我明白到我們行事為人,不是要求世人的認同,而是要討主的喜悅。我們應以基督的心為心。神是滿有恩慈,祂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假若我再遇上朋友向我借錢求助時,我再不以保護自己的自尊心為先,而是先求神給予我智慧去分辨真偽,去體恤朋友的境況。倘若真的需要我在金錢上的援助,我就應遵從箴言3:27的教導,因著自已的能力,不可推辭,向那應得的人伸出援手。主耶穌在馬太福音5:42教導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謝牧師在上週的查經班指出當時沒有社會福利制度,因此窮人缺衣缺食或生病時,農人沒錢買種子時,就無法生活,他們真的有需要,不像今天有的人借大筆錢是為了投資做生意,有的人是投機賭博欠了一大筆債。所以我們需有智慧辨明真正的需要。但怎樣按著能力呢?一個衡量就是即令親友最終不能償還,我們也承擔得起的範圍。這樣,我們不必介意別人的看法。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不是向別人交代,最終而是向我們在天上的父交賬,天父會記念我們所作的一切善行,「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 我們作為基督徒,是世上的鹽和光,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5:16的教導「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所以幫助朋友渡過困境,不是要他看到自己的慷慨,而是希望他看我的好行為,是由於神給我救贖的恩典,是神的榮耀。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給予的,因此有能力去幫助其他人,是神給予的一個福份,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所以我更要抓緊這個福份。  

天路历程:施比受有福(陳劍亭弟兄) Read More »

請說,僕人敬聽(文天若姐妹)

請說,僕人敬聽 我家的狗很熱心,外面稍有風吹草動就吠起來,甚至吠到聲音啞了還要吠。在牠而言,這是殷勤為主人作工;在我們而言,卻是很大的困擾(因怕滋擾鄰居)。縱使牠渴望討主人喜悅,但由於牠不先省察主人的意思,頂多只能算是熱心事主,卻算不上順命。 我們對上主何嘗不是一樣!有時我們大發熱心,「為主格外勞苦」,卻毫不留意主的作為,也沒有察覺內住聖靈的聲音——倒不是聽若罔聞,而是根本沒有聽——結果內心貧瘠乾涸。若此時尚不懂回到主跟前,反倒意圖靠擠出最後一點的精力來戰勝「軟弱」,就無異於把「服事」奉為救贖主。這樣的「捨己」,背的不是十字架,只是罪擔;跟從的也不是基督,而是要自己作主的慾望。 我們帶狗兒上順服課程(obedience class),第一課就教狗兒專注。導師告訴我們,一只狗若不能專注於主人,甚麼訓練都甭想。狗需要懂得仰望主人,等候主人吩咐,才有可能服從主人。同理,屬靈操練始於回到上主面前,專注、仰望、等候吩咐,如小撒母耳一般:「請說,僕人敬聽。」「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正是這個意思。 如何學習專注?在狗課程上,導師牽著狗帶耐心的等待,狗兒隨自己的本能反應到處看到處嗅,終於無心的回頭一望——導師馬上表示鼓勵。狗兒回來領賞後又走開,但導師再一次獎勵無心的回望。如是數次,狗兒發現望著導師是件好事情,於是作出有意識的選擇,定睛仰望導師。這行動既是選擇,就不出於本能。換言之,牠脫離本性控制得自由了。 在人而言,上主同樣耐心地等待我們回頭。哪怕起初只是無心一瞥,或是在無助中自私的祈求,或是將信將疑的尋找,或是賭氣發洩的敲門,天父同樣珍視,應許我們會回答、尋見、給我們開門。就這樣,當我們「嘗過主恩的滋味」(彼前2:3),就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聆聽上主的聲音,而非無意識地隨從自己的恐懼、控制慾、內疚、苦澀、憤怒、寂寞……遂得以脫離其桎梏,重獲自由。 剛開始訓練的狗兒注意力無法持久,直到牠對主人的愛慕漸長,專注力才會加增。人也是一樣。我們對上主的聲音的意識,會隨著我們對主的愛慕而變得清晰。但正如浪子不必把蕩掉的家財賺回才可以回家,我們也不必「心無雜念」才可以歸向天父,我們只需要「醒悟過來」,「往父親那裡去」(路15:17、20)。願主光照我們,讓我們有意識地、持續地往家的方向走。                        

請說,僕人敬聽(文天若姐妹) Read More »

与神和好(邹慧萍姐妹)

上星期牧师讲道,是关于旧约乃缦信主悔改的经历。在列王记下5章一开始,就介绍乃缦是当时亚兰王的元帅,在他的主人面前为尊为大,(因为耶和华让他打胜仗),而且他又是大能的勇士。这么一个有权,有势,有钱的人,缺什么呢?圣经里说:“只是长了大麻风”——缺少了健康。也因此他有了一段特殊的经历,认识了上帝,而他的转变更被记载在圣经里。 乃缦来到以色列国的以利沙家寻求医治。他以为带了许多黄金白银(现值三百二十万澳币)和国王谕令就可得先知医治。他满以为先知必出来迎接他,他这位尊贵的大人物,以为先知必照他的预想的方式医治他。可是以利沙甚至没有出门见他,只是打发一个使者传话给他。可以想象,当时乃缦是何等的发怒,他可是一国的元帅,还带着一大帮的随从。幸好乃缦采纳了仆人的建议,他听从先知的话,照着做了,也得了医治。大部分的人可能在这时候,就转身离开了,可是乃缦不仅是身体得医治了,他内里也改变了,认识了这位独一的上帝。他回到了先知那里,在众人面前做见证,并诚恳的送感恩的礼物,成为一个重恩情轻财物的人。 乃缦需要被破碎才能被重建,需要放下骄傲,学习谦卑顺服才能被医治。由乃缦的“见证”,我也联想到我自己。我从昆大毕业以后,一直想找一份自己为理想的工作,却未能如愿,在一家很小的私人企业里做接线员和销售做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虽然很沮丧,可还是去上班,毕业了要养活自己,不能再依靠父母的支持了。当我放下自以为是的理想工作,上帝也为我开路,转到另外一家公司。如今,我更加清楚看到神,在当时给我的训练,让我放下自己的骄傲,学习谦卑顺服,才能看到在工作中同事的要求,也懂得感激欣赏他们的教导和建议。 感谢神,让我可以与他和好,与人和好,真是何等大的福分。我也有软弱跌倒的时候,也有时候在得到医治或所求的时候,转身就离开了。但是,神没有撇弃我,这时候,总有牧师师母在身边安慰提醒,有一群弟兄姊妹在主里,扶持帮助。 

与神和好(邹慧萍姐妹) Read More »

天路历程 (赵霞 姐妹)

        天路历程 从走入怀恩堂教会的第一天就很喜欢看主日周讯上的《天路历程》,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叫“天路历程”。直到最近才了解原来《天路历程》是一本世界名著的书名,已被译成100多种文字和方言。此书是英国人约翰·班扬所著,用寓言和梦境的形式描述一位名叫“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这时“传道者”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踏上了艰难的历程,勇敢地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从毁灭城出发,他经历许多考验,遇到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凶险。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抵制诱惑,战胜困难,最终到达目标,天堂大门向他敞开。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找到了神国的方向,却仍然难辨对错、难抵诱惑、或举手向困难妥协。在迷茫和彷徨中我们不住祷告,求神的指引,挫折中不断学习谦卑,学习坚强,并坚守着那份执着。 约翰·班扬在自传中描述自己写书时的内心挣扎:「有一天,我正穿过田野,许许多多念头涌进了我的心,我深恐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费劲。突然,有一句话落进了我的心头:你的义是在天上。頓時,我心灵的眼睛大开,我看见耶稣基督,在神的右边。我顿悟那才是我的义。因此不论我在哪里,不论我做什么,神都没有说他要我的义,而要在他面前的耶稣基督的义。我更看见,不是我的良善使我为义,也不是我的邪恶毁坏了我的义,因我的义就是耶稣基督,他昨天、今天,直到永远都是一樣。至此我的枷锁解开了,我的铁一般牢不可破的苦恼委顿了,我的试探逃之夭夭了。自那时起,神的可畏的话语不再困扰我。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为神的恩典和爱而满心欢喜。」 面对最普通的事情,我们的脑海中也常会冒出各样判断,指令和念头,我们踯躅彷徨生怕偏离了义,反而束缚了手脚,甚至最终放弃了本该行的事。想想若是班扬也因着枷锁放弃了写作,就不会有今天的《天路历程》,更无法借此文学巨著传扬福音了。 摘录《天路历程》最后一段与大家共勉: 「他们在天门口把通行证递给守门的,由守门的再呈递给主;天门就在主的命令下打开了。但见城内光芒万丈,街上铺着精金。他们一进天门,就立刻改变形像,身上突然穿上了金光闪耀的衣服。天使又送给他们金冠做奖赏,并给他们金琴叫他们颂赞神。他俩马上唱出了心中的赞美:「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启五13)。然后天门就关上了。 过了不久,我看见无知也来到河边,他坐上一个名叫无望的摆渡过了河,但对岸却没有天使欢迎他。当他跑到天门使劲地敲门时,守门的出来问他要通行证,他却拿不出来。他就被捆绑起来,扔进了地狱。虽然他走到了天门,但他的结局和留在将亡城的人没有两样─永远沉沦。这时,我突然醒了过来,纔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主内 赵霞姐妹  

天路历程 (赵霞 姐妹)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

陈佳徳(牧师)

1975年生,1991年受洗。学生时期开始参与教会青年团契、主日学、及学园传道会的服事,曾到过西马、印尼、泰国、台湾、及创启地区参与短宣。大学毕业后从事项目工程师工作,也有一年在创启地区生活和参与宣教的经验。
2004年到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深造,毕业后从事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名注册的信息系统审计师。2014年神学学士毕业后卸下昆州审计署正高级审计师工作,开始于怀恩堂部分时间传道服事,并继续修读文学(神学)硕士。
佳德是名受训的灵修指导导师,他最大的满足莫过于邀请大家放慢脚步,调整生活步伐,多停顿,多聆听内心那微小的声音,因为那是主对我们说话的声音。这也是他牧会的异象,不是要建立人数多的教会,而是专注在邀请每一位来到主面前,在生活中去安静聆听、等候、体验和经历主的同在。
在教会服事以外,佳德最爱与家人一起。除了在家里泡咖啡和看橄榄球赛,他也喜欢重温八、九十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每个月他会拿出一点时间当Meals on Wheels的义工,与社群建立关系。佳德是澳洲联邦政府的注册证婚人、也是昆州华人教会联会的同工。
佳德知道他是软弱有限的人,在有意无意中常常得罪神得罪人,他时常以诗篇119:176勉励自己,这也是他最常向神发出的呼求。
MA(Th) & BTh (布里斯班神学院)
MComm (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BEng (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