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分享

以讀《詩篇》作為每日的禱告 – 陳佳德牧師

Facebook
Email
Print
Twitter
WhatsApp

如果有人問:“一個基督徒應該追求什麼?“ 我想我最優先的回答是:多多操練每天讀《詩篇》,以《詩篇》作為我們每日向神的禱告。

舊約《詩篇》是基督徒最普遍誦讀的一本書,許多基督教傳統宗派都強調《詩篇》的重要性,也鼓勵信徒每個月(甚至每週)把整本《詩篇》重複讀完一遍。天主教徒如果持守他們的時辰禮贊(Liturgy of the Hours or Divine office 或稱 日常禮贊、時辰祈禱),就能在一個月內把《詩篇》讀完一遍。基督教宗派,如路德宗(Treasury of Daily Prayer)和聖公會《公禱書》,都以《詩篇》作為每日的禱告。無論是路德宗還是聖公會,他們所追求的和天主教一樣,就是每個月重複讀完整本《詩篇》。東正教在這方面更加嚴謹,他們保留了教會早期的要求,在一個星期之內把整本《詩篇》讀完一遍。

對華人信徒而言,《詩篇》對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在教會裡我們時常在主日崇拜選唱以《詩篇》作為歌詞的讚美聖詩,我們也常常在崇拜宣召和禱告時引用《詩篇》的讚美和祈求,偶爾也聽見以《詩篇》為主的證道。然而,對許多基督徒而言,《詩篇》的功用就只停留在以上所述。華人教會也很少聽見有牧者鼓勵弟兄姐妹每日以讀《詩篇》作為禱告的教導,因為坦白說要把 150 篇《詩篇》讀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忙碌的生活裡,除了每日的讀經禱告,我們很難再抽出時間讀《詩篇》,這都造成我們沒有每日讀《詩篇》的習慣。另一方面,《詩篇》裡詩人所表達的情緒波動使我們在讀詩篇時也難免會受到影響,比如詩人對苦難的哀歎、對罪惡的恨惡、以及向惡人所提出的詛咒等等,似乎都會給讀者帶來一些負面的感受。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認為《詩篇》的內容包含了整本聖經的信息。對我而言,《詩篇》是整本新舊約聖經的心跳;是連接我們與神、與人關係的脈搏;是基督徒在苦難中代替我們發出內心呐喊的聲音!《詩篇》將世人內心最深的情感以詩歌文體表露出來,把我們內心深處的懇求、悲傷、祈求、認罪、讚美、都一一呈現在那造物主的面前。在福音書裡,主耶穌時常引用《詩篇》向天父說話(禱告)。由此可見,《詩篇》就是聖經中的禱告,也可成為你我今天每日向神發出的禱告。

誦讀《詩篇》的傳統源自於最早期的修道傳統。基督教早期的教父亞他那修(Athanasius)在他寫給Marcellinus(Letter to Marcellinus)的信裡重申讀《詩篇》的重要性。亞他那修強調,對那些看重禱告的信徒而言,《詩篇》能帶給信徒禱告生活最得勝的精確性。後來這傳統一直受到早期信徒的肯定,第四世紀上半葉,被視為集體修道生活先驅的帕科繆(St. Pachomius, 292-348)在埃及尼羅河一帶招集了一群隱修的修士們成立了第一個以團體生活的修道院,給他們提出一些團體生活的規律。除了每日要勞動工作,研讀聖經,最重要的就是要修道,透過日常有規律的團體生活來渴慕神。帕科繆非常強調誦讀《詩篇》,他這麼說, “Strive, brethren, to attain what whereunto ye have been called; to meditate Psalms, and the lessons from the rest of the Bible, especially the Gospel. And I myself find rest in serving God and you according to God’s commandment. ”.

這樣的傳統後來也延伸至西方修道院,隨後也自然的成為天主教的傳統,也就是今日天主教的時辰禮贊。因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基督教漸漸把這傳統給遺忘了,甚至認為是屬於天主教的傳統,遠而避之。如果我們承認宗教改革之前十六世紀的教會歷史也是屬於基督教的教會歷史,那麼我們或許可以用更寬容的心態來重拾誦讀《詩篇》這重要的傳統。

以《本篤會規》作為例子(The Rule of St Benedict, RB),《本篤會規》裡非常強調修士們對《詩篇》的熟悉和誦讀。在短短 73 章的《本篤會規》裡,就用了 12 章詳細記載修道者日常禮贊裡如何誦讀《詩篇》的細節,而其餘的會規則記載了修士們在修道院裡的生活規律,如睡覺、飲食、洗碗、接待客人、處罰等等。自2017年細讀《本篤會規》時發現《詩篇》在教會歷史中對信徒生活的影響是如此之巨大後,我也開始嘗試操練每日讀《詩篇》,並每個月重複把《詩篇》讀完一遍。雖然這中間有許多停頓、有時也很想放棄,但感謝主到現在還算堅持下來,並在其中得到許多寶貴的收穫。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收穫:

  1. 讀《詩篇》能幫助我讚美神

無論是個人或群體對神的讚美,在《詩篇》裡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再重複。神配得我們的讚美,因為祂是神,祂有豐盛的慈愛,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詩篇》幫助我們向家人和朋友訴說上帝的榮耀,提醒我們只不過是受造物,使我們在神、在人的面前能謙卑自己,並將一切的榮耀都歸給神(参:“詩篇 117”)。

  • 讀《詩篇》能幫助我向神禱告

《詩篇》提供給我們向神禱告的詞句和內容,説明我們坦誠的來到神的面前向祂傾訴。《詩篇》讓我們看見我們是可以來到神面前痛哭一場,我們可以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心思意念都帶到主的面前。從詩人向神的呼求裡,《詩篇》也讓我們看見神已經聽見我們的禱告。神必垂聽,這是《詩篇》給我們寶貴的應許(参:“詩篇 5:1-3”)。

  • 讀《詩篇》能説明我更認識主耶穌基督

《詩篇》裡有許多詩歌都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 那位被膏的君王。而這些詩很多都是出自于大衛王,很顯然大衛王不是指著自己說的。那麼,這位被膏的君王是誰呢?就是主耶穌基督。在《詩篇》一開始的第二章詩人就介紹了那位君王,並且《詩篇》裡諸多關於那位君王的預言後來也都在耶穌身上應驗了(参:“詩篇 132:11;69:9;8:2;55:12-14;41:9;69:21;26:7,8,16,18;34:20”)。耶穌在世的時候也時常引用《詩篇》來印證他就是那位被膏的君王。

基督徒一生有很多的追求:渴望靈命成長、渴望家人得救、渴望領更多人信主、渴望擴展神的國度、渴望建立教會、渴望更多的聖經知識、渴望更多的屬靈恩賜、等等。很多時候我們在這些渴望中迷失了自己,我們有很多的渴望, 但就是沒有渴望神自己。另一方面我相信我們也嘗試用很多方法來幫助我們渴慕神,但卻因一些軟弱或失敗而放棄不再渴慕神,如:沒辦法維持讀經和禱告生活、得罪神、等等。如果讀《詩篇》在教會歷史裡有這麼深遠的意義,那麼或許我們真的可以考慮讓《詩篇》成為我們靈命塑造的一個環節,幫助我們發自內心的更渴慕神。(注:讀《詩篇》是我們的禱告,我們還必須加上讀聖經的其他書卷)

感謝主,懷恩堂的讀經小組自2018年開始,在Mark長老和幾位長老的帶領下已經個別完整讀完聖經至少一遍。讀經小組的弟兄姐妹堅持每日讀經令我很受鼓舞,希望我們繼續堅持每日讀經,若可行,也鼓勵大家每日加上讀一篇《詩篇》作為我們當日的禱告。但願懷恩堂弟兄姐妹一起每日以《詩篇》作為我們向神發出的禱告。

主內

陳佳德牧師

聖公會《公禱書》每月讀詩篇的建議如下:

1日早禱詩篇 1-516日早禱詩篇 79-81
 晚禱詩篇 6-8 晚禱詩篇 82-85
2日早禱詩篇 9-1117日早禱詩篇 86-88
 晚禱詩篇 12-14 晚禱詩篇 89
3日早禱詩篇 15-1718日早禱詩篇 90-92
 晚禱詩篇 18 晚禱詩篇 93-94
4日早禱詩篇 19-2119日早禱詩篇 95-97
 晚禱詩篇 22-23 晚禱詩篇 98-101
5日早禱詩篇 24-2620日早禱詩篇 102-103
 晚禱詩篇 27-29 晚禱詩篇 104
6日早禱詩篇 30-3121日早禱詩篇 105
 晚禱詩篇 32-34 晚禱詩篇 106
7日早禱詩篇 35-3622日早禱詩篇 107
 晚禱詩篇 37 晚禱詩篇 108-109
8日早禱詩篇 38-4023日早禱詩篇 110-113
 晚禱詩篇 41-43 晚禱詩篇 114-115
9日早禱詩篇 44-4624日早禱詩篇 116-118
 晚禱詩篇 47-49 晚禱詩篇 119:1-32
10日早禱詩篇 50-5225日早禱詩篇 119:33-72
 晚禱詩篇 53-55 晚禱詩篇 119:73-104
11日早禱詩篇 56-5826日早禱詩篇 119:105-144
 晚禱詩篇 59-61 晚禱詩篇 119:145-176
12日早禱詩篇 62-6427日早禱詩篇 120-125
 晚禱詩篇 65-67 晚禱詩篇 126-131
13日早禱詩篇 6828日早禱詩篇 132-135
 晚禱詩篇 69-70 晚禱詩篇 136-138
14日早禱詩篇 71-7229日早禱詩篇 139-140
 晚禱詩篇 73-74 晚禱詩篇 141-143
15日早禱詩篇 75-7730日早禱詩篇 144-146
 晚禱詩篇 78 晚禱詩篇 147-150
更多内容

近期发表文章

澳洲驾考中的平安–赵曙光弟兄

我们的神真伟大,祂是活的,祂体贴我们的软弱,也真知道我们的需要。我真的很感谢神,不但感谢神让我驾照顺利通过,更感谢神通过驾照考试这件事让我经历神的恩典。

我的工作见证–Jasmine姐妹

我靠主大大喜乐,因为你们关怀我的心如今又表现了出来;…… 我并不是因缺乏而说这话,因为我已经学会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值得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任何事情,任何景况,我都得了秘诀。

客旅–赵曙光弟兄

“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提前 6:7 和合本)。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在世的日子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在世拥有的却是丰盛的恩典。我们将来的结局如何由今生去决定,今生的耕耘决定将来的收成。

Scroll to Top

陈佳徳(牧师)

1975年生,1991年受洗。学生时期开始参与教会青年团契、主日学、及学园传道会的服事,曾到过西马、印尼、泰国、台湾、及创启地区参与短宣。大学毕业后从事项目工程师工作,也有一年在创启地区生活和参与宣教的经验。
2004年到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深造,毕业后从事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名注册的信息系统审计师。2014年神学学士毕业后卸下昆州审计署正高级审计师工作,开始于怀恩堂部分时间传道服事,并继续修读文学(神学)硕士。
佳德是名受训的灵修指导导师,他最大的满足莫过于邀请大家放慢脚步,调整生活步伐,多停顿,多聆听内心那微小的声音,因为那是主对我们说话的声音。这也是他牧会的异象,不是要建立人数多的教会,而是专注在邀请每一位来到主面前,在生活中去安静聆听、等候、体验和经历主的同在。
在教会服事以外,佳德最爱与家人一起。除了在家里泡咖啡和看橄榄球赛,他也喜欢重温八、九十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每个月他会拿出一点时间当Meals on Wheels的义工,与社群建立关系。佳德是澳洲联邦政府的注册证婚人、也是昆州华人教会联会的同工。
佳德知道他是软弱有限的人,在有意无意中常常得罪神得罪人,他时常以诗篇119:176勉励自己,这也是他最常向神发出的呼求。
MA(Th) & BTh (布里斯班神学院)
MComm (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BEng (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