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2, 2015

祷告的难处 (丁荣刚 弟兄)

祷告的难处 成为基督徒后就开始学着祷告,但我觉得祷告真的是最难的。当和神独处,和神说出心底的话时,内心所思所想无法在神面前隐藏。如果对神没有信心就没法祷告,或者祷告也是流于形式。 今年我开始了自己的生意,真正做起来和想象的有很大不同,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我很迫切地向神祷告求神帮助。有时似乎神听了我的祷告,有时似乎神对我的呼求置之不理。这促使我反省,我的祷告有什么问题吗?神究竟有没有听我的祷告呢? 耶稣说: “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福音11:24)“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 我必成就”(约翰福音14:14)。很多人就抓着这句话,死缠烂打地向神求。我呢,倒没有死缠烂打,有时抱着求神怜悯的心态来祷告,求神解决我在这个世界遇到的诸多麻烦。祷告的时候,主要想的是有什么困难,求神来提供什么帮助。顺利的时候就不怎么祷告,遇到挫折就多祷告一下,交托给神,让神看着办吧。神可怜我就帮帮我,不可怜也就听之任之吧,有点无赖的态度。 但是,圣经的真理是平衡的。这个“只要信”就已经限定了我们所求的,与我们领受和认信的真理密切相关。同样,这个“奉我的名”已经预设了神意在先的逻辑。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不明白祂的旨意,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蒙祂垂听的祷告。所以很多只为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的祷告就变成了妄求。妄求就是不按真理求,按自己的意思求。约翰一书清清楚楚解释给我们什么是按真理求:“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  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约翰一书5:14-15)。 仔细想想,我的很多祷告都是以我为先的祷告。那不是祷告,变成了命令。在这种“我比神大”的祷告模式中,人与神的关系彻底颠倒了。神成了我的秘书,我以为知道我要什么,而且我要的就是最好的。神若不能按我的旨意行,就被“炒鱿鱼”(辞掉工作)。这不是得罪神吗? 耶稣说:“你们中间做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 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路加福音11:11-13)我所求的,从根本上说,是贪爱世界,也不信末世论。如果真的相信最终国度是基督的,权柄是基督的,荣耀是基督的,永远是基督的,那么为什么费尽心力,在这个世界多攫取一些东西呢?贪爱钱财或追求人的荣耀或怕人把自己怎么样呢?我希望的福音是在今世让我顺利,也能在来世得永生,哪个我也不想放下。祷告之所以难,还是因为两手抓,两手都要赢,是圣灵和情欲的征战。 神当然会看顾我们的生活所需,但却不会满足败坏我们的私欲。他所要我们的是明白神的心意,按照祂的心意来求,这样才不会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求那些世界看为宝贵的东西。神要把上好的福分赐给我们,把圣灵给我们,引导我们进入真理,真正认识神,看耶稣基督为至宝。   主内  丁荣刚 弟兄

祷告的难处 (丁荣刚 弟兄) Read More »

主耶穌的醫治(一): 疾病的緣由和意義 (黃澤群 長老)

主耶穌的醫治(一):疾病的緣由和意義 行醫多年,除了運用專業知識試圖幫助病人康复,也不時和病人一起禱告,懇求主的憐憫醫治。不過,直到自己面對癌魔的挑戰,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福音書中向主耶穌求醫的病例雖林林總總,但如何求才真正蒙主悅納,我縱不至懵然無知,卻頂多也不過是一知半解吧。 其實福音書記載主耶穌的醫治凡三十多處,當中病者的求醫心態,旁人的反應言行,以及主的醫治吩咐,無不深藏寶貴的屬靈題醒,尤其對探索“如何憑信求問神”,提供了不少具體而有效的指標。 得病之初,難免自問也求問神:為什麼是我?及後冷靜下來,想起既然我的每一根頭髮都被神數過,還有什麼要怕!(路12:7)代之而起的是相對客觀的求知意欲,希望從聖經中找出疾病的緣由及其背後所含蘊的意義。 縱觀新舊約,疾病與死亡絕不是神在創世時原先為人類所預備的,而是因始祖叛逆神,失去約中祝福和保護的結果,因為神在創世時“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1:31)”。人從完美的伊甸園被逐,要跟荊棘蒺藜搏鬥才勉強得糊口,及後再經歷挪亞洪水和巴別塔四散的冲擊,人類由首十代九百多歲的平均壽命,驟降至第二個十代的三百多;到摩西以後,包括醫學發達的今天,一百多歲已是人類高壽的極限。 除了身體結構和生態環境因原罪無可避免地日益衰敗,人也因遠離神而忘記“身體是聖靈的殿”這個大定律,非但沒有按神心意悉心顧惜,反而偏行己意,輕則飲食不均,缺少鍛煉,熬夜失眠;重則吸菸酗酒,暴食痴肥,焦慮憂鬱。這些在現代人看來普通不過的行徑,卻正好違反了神定的律,為以後百病叢生埋下了導火線。 患病和犯罪的關係有時來得更直接,舊約中的埃及人因法老王的固執不信而遭瘡災(出9:8-12),烏西亞王則因氣傲妄為而得痲瘋病(代下26:16-20);至於新約中的痲瘋病人(太8:1-4)和癱子(太9:1-8),他們蒙主赦罪後,肉體的疾病便立刻得醫治。 不過,疾病臨到個人身上,卻不一定是因為犯罪而引起的,正如主耶稣評論那位生來瞎眼的人:『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3);神容許魔鬼藉疾病攻擊他,是要藉著他得醫治來見證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約9:33)。 與此同時,神也透過疾病熬煉祂的兒女如舊約的約伯,叫他的信心經過試驗後強比精金(伯23:10);至於新約的保羅,他肉體上的“一根刺”雖然沒有像約伯般蒙主醫治,但他的信心同樣更上一層樓,領悟主的旨意是:『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 誠然,癌細胞的攻擊和治療的副作用絕不好受,但過去一年的經歷,讓我進深一步明瞭信心的真諦,學習掌握“認罪悔改”和“順服依靠”作為初窺信心門徑的基礎。正如大衛王病重時,一方面他深信神必扶持保守他(詩41:3),另一方面他不忘向神呼求認罪說:耶和華啊,求袮憐恤我,醫治我,因為我得罪了袮。(詩41:4),這也將會是我在【主耶穌的醫治】第二部分要探討的主題——求醫者的正確心態。   主內   黃澤群 長老

主耶穌的醫治(一): 疾病的緣由和意義 (黃澤群 長老)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

陈佳徳(牧师)

1975年生,1991年受洗。学生时期开始参与教会青年团契、主日学、及学园传道会的服事,曾到过西马、印尼、泰国、台湾、及创启地区参与短宣。大学毕业后从事项目工程师工作,也有一年在创启地区生活和参与宣教的经验。
2004年到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深造,毕业后从事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名注册的信息系统审计师。2014年神学学士毕业后卸下昆州审计署正高级审计师工作,开始于怀恩堂部分时间传道服事,并继续修读文学(神学)硕士。
佳德是名受训的灵修指导导师,他最大的满足莫过于邀请大家放慢脚步,调整生活步伐,多停顿,多聆听内心那微小的声音,因为那是主对我们说话的声音。这也是他牧会的异象,不是要建立人数多的教会,而是专注在邀请每一位来到主面前,在生活中去安静聆听、等候、体验和经历主的同在。
在教会服事以外,佳德最爱与家人一起。除了在家里泡咖啡和看橄榄球赛,他也喜欢重温八、九十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每个月他会拿出一点时间当Meals on Wheels的义工,与社群建立关系。佳德是澳洲联邦政府的注册证婚人、也是昆州华人教会联会的同工。
佳德知道他是软弱有限的人,在有意无意中常常得罪神得罪人,他时常以诗篇119:176勉励自己,这也是他最常向神发出的呼求。
MA(Th) & BTh (布里斯班神学院)
MComm (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BEng (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