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與不打疫苗 – 趙佩松長老
最近⼀段時間,⼤家談論最多的話題可能就是疫苗了。隨著悉尼和墨爾本疫情的不斷升溫, 澳⼤利亞施打疫苗的節奏不斷加快,到底打疫苗還是不打疫苗成了我們在⼯作場所、家庭、甚⾄教會都免不了的話題,也引起了很多爭論。相信很多弟兄姐妹和我⼀樣,在⾯臨選擇的時候都會有些糾結,尤其是當我們的孩⼦也要⾯臨同樣選擇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更加焦慮。 施打疫苗,從已知的數據看來,的確相當程度的減緩了疫情的傳播, 或⾄少減少重症及死亡率。但另⼀⽅⾯,因施打疫苗⽽致死的案例,起初也時有所聞,但政府目前的態度是將疫苗施打率及開放時程掛勾,很明顯的,媒體報導疫苗致死的新聞也消聲匿跡了。其實這也不奇怪,不論東⽅⻄⽅,任何媒體都有其⽴場及看法,我們都只能被動地,從報導者的⾓度 來理解事情的脈絡。同時,在這訊息爆炸的年代,⼜有許多彼此相反的訊息,對我們這些讀者或觀眾⽽⾔,常常不知該如何選擇。網絡上也同樣是 紛紛擾擾,信息多得讓⼈難辨真偽,甚⾄也不乏許許多多的陰謀論。我們該怎麼辦呢?感謝神!我們是神的孩⼦,祂賜給我們的話語《聖經》給了 我們許多屬靈的原則來⾯對不同的環境。並且耶穌說:「我要求⽗,⽗就 另外賜給你們⼀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約翰福⾳14:16)所以我們不要忘記,只要我們⼀⽣尊主為⼤,聖靈保惠師必定保守我們到永遠。 我個⼈的觀點是,在不涉及到得救的信仰問題時,⽐如像打疫苗之類實屬個⼈的決定,教會不預設⽴場就是教會的⽴場。但是教會可以⿎勵⼤家多交流多分享,以便⼤家都有機會充分瞭解不同的資訊,也可以彼此代禱。在對待周圍的資訊時,我們也應當不盲聽,不盲信,不從從。在對待疫苗的問題上,根據⾃⼰的健康狀況,家庭的實際需要來做最後的決定。 何牧師在前次的主⽇證道也和⼤家分享了他和師⺟如何做他們的決定,不失為⼀個很好的借鑒。重要的是我們不住地禱告,把⾃⼰的決定放在主的⾯前,相信無論最終怎樣,上帝掌管我們的⼀切。這樣無論什麼決定我們都可以⽐較泰然地⾯對,⼼裡⾯不會再糾結和焦慮,更不會恐懼了。 說到個⼈的決定,當然我們在教會的⼤家庭⾥互為肢體,我們的決 定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其他的肢體。保羅給了我們很好的相互對待的原則: 「向軟弱的⼈,我就做軟弱的⼈,為要得軟弱的⼈。向什麼樣的⼈,我就做什麼樣的⼈,無論如何總要救些⼈。凡我所⾏的,都是為福⾳的緣故,為要與⼈同得這福⾳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2-23)所以我們應當理解包容別⼈所做的決定,不相互指責,不相互埋怨,在愛⾥彼此接納,彼此代禱。這樣無論我們⾝處怎樣的社會動蕩或者患難,我們都可以為主作⾒證,與⼈同得福⾳的好處。現在看來,無論在世界何處,教會⾯臨⼤逼迫的時候到了,弟兄姐妹我們要警醒,為教會切切禱告。彼得前書4:7-10 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屬靈原則來⾯對當下的環境:「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 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各⼈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做 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主內 趙佩松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