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Testimony Tag

回不去的家(許志平長老)

回不去的家 這次去看望住在鄉鎮的父母時,我特地抽空去了一趟以前的村莊。村莊裏還有我年少時生活過十幾年的老宅子。多年未去,這次去感覺大為不同。在寒風中參觀老宅子,斑駁的墻壁,坑坑窪窪的地面,黯淡的房間,破損的櫥櫃,屋梁上無力垂下的電燈線,角落裏落滿灰塵的舊家具,廚房裏煙火薰過的墻和久未用過的大鍋,似曾相識,卻又無法與記憶中溫暖的家的景象重合。匆匆走過記憶中的村莊,看望依稀記得的叔叔阿姨和弟兄,不禁又拉回到很多年以前,他們音容猶在,只是白發滿頭,皺紋布滿了臉。原來我離開兒時的家已經三十年! 中國教育和經濟的發展,使許許多多的農民和他們的子女離開了祖輩們賴以生活的土地,到城鎮工作謀生,以及像我們一樣到國外留學。據統計,農民進城打工而後留在城裏,已使中國近百萬的自然村落消失!像我一樣,許多的人再也無法回到兒時的家,我們祖輩們生活過的家鄉了!我們就好像無家可歸的遊子,漫無目的地遊蕩在茫茫人海之中。 在注重‘家’和‘家族’的華人文化裏,人生最悲哀之事莫過於無家可歸。所以,無論我們走到哪裏,我們的心還是想著自己的家和親人,還是不住地思念自己家鄉的山水草木,夢想著有一天還能回到那個記憶中溫馨美麗的家。 這個夢想其實不假!根據聖經的記載,我們的始祖曾經有過這樣的家鄉-地上的伊甸園。這個家鄉是愛我們的神為我們造的,但人類始祖被撒旦謊言誘惑而離開神,離開伊甸園。神的愛子耶穌降世尋找我們,並且為我們預備新家和回家的路。這新家比我們記憶中的還要溫馨,還要美麗。在那裏陽光普照,沒有痛苦和眼淚,沒有毀壞和消失,只有愛和永恒。希伯來書11:16描述對神有信心的人羨慕這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永恆之城。期待每一個人能聽神的話,相信耶穌的拯救和帶領,都能回到這個充滿愛與光的家!   主內   許志平長老

回不去的家(許志平長老) Read More »

唯獨恩典(黃澤群長老)

唯獨恩典 我跟KK弟兄和小兒Simeon到老撾(以前稱為寮國)和泰國宣教旅程雖然只是短短一週,卻是獲益良多,畢生受用。我們與兩對宣教士夫婦相處一段時間。 第一對是“夫唱婦隨”的泰國王氏夫婦。他們“因着信和榜樣有了『宣教心』,因着愛及饒恕激起了『宣教情』,因着呼召並順服踏上『宣教路』,編織出恩典滿滿,神蹟處處的跨文化宣教生涯。” 第二對是“最佳拍檔”的老撾孫氏夫婦。他們說:「這是神的國、神的民;也就是我們的國、我們的民。我們既然清楚神差派我們到這裡服侍,無論任何人為的阻繞,都不能停止我們對這國這民付出基督的愛。」 這兩對性格背景迴異的宣教士夫婦,身處兩個面對不同挑戰的東南亞國家,他們多年宣教的屬靈心得卻是不謀而合——唯獨恩典。 沒有深刻經歷神的恩典,他們不會回應微聲的呼召,甘願放棄舒適生活,離開至親好友,踏上以信和愛為本的宣教路,跑到千里外的異國學習難懂的語言,適應陌生的文化。『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 沒有神厚恩的承托,他們不可能敵得過來自四方八面的攻擊(有時甚至源自本來差派他們的組織),更可能在面對生離(放下兒女在另一國家的宣教士學校)死別(父母相繼因病離世)時心中會產生“打退堂鼓”的念頭。『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有信心和愛心。』(提前1:14) 他們開始在極端的困難和缺乏的環境中建立了十多人的團契,但因種種原因只剩下四人。他們彼此認罪、在主裏彼此順服,『危機』就變成『契機』,成就了今天三十多人的主日崇拜。他們經歷了保羅相同的經歷「神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因為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他們也見證神怎樣把『沒有』(開荒時缺乏當地同工)化作『有餘』(當地同工受培訓接觸異文化移民穆斯林族群)。 神沒有呼召我們每一個都成為宣教前線的全職戰士,但我們每一個都應該是『大使命』軍隊的一員:禱告勇士、經濟支援者、帶職志願軍、宣傳部員等等。神藉基督耶穌白白賜的恩不單是要我們得救,更要我們在得救後天天支取,經歷越取越有,越取越多,唯獨恩典的上好福分。耶穌勉勵也同時警惕門徒:「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福音25:29)。   主內   黃澤群 長老

唯獨恩典(黃澤群長老) Read More »

事奉中見證神恩(馬良駒弟兄)

事奉中見證神恩 每年年終之際,粵語之家團契都有一次回顧過去一年的感恩分享聚會。聽到弟兄姐妹分享一年來,在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都見證到神恩典保守,實在很感動,使我體會到我們所信的這一位神,不單是全知全能的至高者,更是一位時刻與我們同在,每天看顧我們的施恩者。 回顧我信主八年來,神不僅引領我平安度過了無數的人生風浪,更感恩的是神一步一步帶領,讓我慢慢的在靈裡得到成長,以至有機會、有能力參予事奉神。 當初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又深陷賭癮不能自拔的人,而且我還抵擋神,也看不起基督徒。感謝神差遣愛主又謙卑關懷我的基督徒傳福音給我,讓我能有機會悔改並且蒙恩成為基督徒,蒙主保護重建和樂的家庭。信主後我擔心自己學歷不高,也害怕在眾人面前禱告。沒想到教會長執會要我為擔任主日崇拜輪值主席禱告!感謝主賜我有信心勝過退卻的心而走上講臺參予崇拜主席的事奉。 粵語之家團契改選上一屆主席時,大家推選我擔任主席。從前我是連發電郵也不會的“電腦白癡 ”, 而擔團契主席必須負責團契組員之間資訊溝通,我不敢接受推選,但妻子鼓勵支持我,團契弟兄姐妹也願意幫助我,因此我願意從事奉中學習敲打鍵盤和使用電腦。一路走來,我經歷神在我事奉過程中的引領,縱使能力有所不足,信心高低起伏,但只要願意來到神的面前,憑信心交托給神,神必會祝福,讓我們發揮最大的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果效。 神是無所不能的神,祂可以獨行大事,不需人的參與,但祂也是施恩憐憫人的神,祂愛我們、培植我們成長、祂喜悅我們與祂同工,聖經上記載主耶穌行“五餅二魚”的神跡,今天祂仍然使用我們獻上的五餅二魚,讓我們經歷祂的大能並且領受更大的祝福,也讓更多的人蒙福。哥林多後書8:12「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保羅在事奉中遇到許多困難,主耶穌對使徒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所以保羅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這樣他就經歷了“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利比書4:13)。 在新的一年中,願我們不單在困難軟弱中經歷神的同在,更願在事奉神的路上見證神的恩典。願我們一同在神面前立定心志:神啊!我願意成為你忠心良善的僕人,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主內 馬良駒 弟兄

事奉中見證神恩(馬良駒弟兄) Read More »

喜樂的敬拜(陳佳恩姐妹)

喜樂的敬拜 『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 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當來向他歌唱。 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神。我們是他造的,也是屬他的。我們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場的羊。 當稱謝進入他的門,當讚美進入他的院。當感謝他,稱頌他的名。  因為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的信實,直到萬代。』(詩篇100篇)   詩篇100篇只有五節,但這首詩歌卻再次提醒我敬拜的意義:我所敬拜的是一位偉大的真神。 記得小時候上主日學時,老師問我們:“小朋友,你們應該在什麼時候敬拜主?”我們當然是不假思索的回答說:“星期天!”老師卻說我們不只是在星期天敬拜主,更應該在每一天裡都敬拜這位獨一無二的真神。 當時雖然不太明白,聖靈也再次提醒我無論我每天的光景如何,我應尊重神的主權:祂掌管治理萬事,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而且神成就祂的旨意也有一定的時間,未必是我期待的時間,因為傳道書3:11 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 我的本分就是我應當以喜樂的心敬拜神,更要向耶和華歡呼因他不只是以色列的神,更是‘普天下’的神!保羅指出神要藉者救主耶穌基督給非以色列人也有機會得救。以弗所書2:12 -13:「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所以,當我與弟兄姐妹在神的殿中敬拜時,我是以什麼態度敬拜神?我應該以歡呼、讚美、感謝的心歌唱敬拜耶和華! 詩人在的第三節說‘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神’。我敬拜的態度是建立在‘曉得’神的基礎上。John Stott 在 ‘Favourite Psalms’裡提到我們敬拜的不是一位不得而知的神,而是一位接著聖經已向我啟示的偉大真神。祂以大能帶領色列人出埃及,在西奈山與他們立約,帶領他們走過曠野,最後進入迦南地,因為他們是神‘造的,也是屬他的’。我也像以色列人一樣,常偏行己路,違背祂的意,但神卻不放棄我,因為祂是我的好牧人。 神不只偉大,而且本為善 (五節)。我敬拜神不但是祂奇妙的作為,也因著祂的良善、慈愛與信實。感謝神!祂是與我立永約的神。祂不違背自己的約,因為祂必不致說謊(民數記23:9),祂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17)。所以,我每日要以喜樂、讚美與感謝的心敬拜耶和華!   主內    陳佳恩 姐妹

喜樂的敬拜(陳佳恩姐妹) Read More »

再造方舟?(徐華慶弟兄)

再造方舟 電影《2012》的廣告:“瑪雅人說: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臨以後,12月22日的黎明將不會到來!末日還沒到,電影《2012》3D版先到了。買不起2012的諾亞方舟船票至少還買得起電影票吧…”。 事實上瑪雅人根本沒預言哪一天是世界末日。他們的曆法以5125年為一週期,本週期將在2012年12月21日結束,此後进入下一週期,就像七天為一周的週期,週而複始。据此,我們不會相信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的末日。再說,瑪雅人連他們自己的覆滅都預測不了,又怎能預測世界的末日呢? 然而,  回首2012,它的確是“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的一年。一貫少雨的巴基斯坦竟洪水滔天,而原本乾旱的甘肅舟曲遭遇泥石流侵襲,冰川和兩極冰帽加速溶化…  有些人會想:  與其坐以待斃,  不如建造逃生的方舟。 最近,我注意到中國内地再造“諾亞方舟”的新聞:河北省香河縣一農民斥資180萬元造的“諾亞方舟”可儲兩噸糧食 …;  新疆一名男子因懼怕“2012年世界末日”來臨時,家被洪水淹沒,傾盡100多萬的積蓄用來製造“諾亞方舟”… 其实,再造“諾亞方舟”并不是什么“新”聞。五年前, 德國和土耳其一些木工一起修建“諾亞方舟”。他們要借助騾馬將大量的木材運到亞拉臘山海拔2500米的地方,然後按照傳說中的樣式復原“諾亞方舟”。不过, 他們所復制的“諾亞方舟”不是用作逃生的工具,而是用来再次提醒人們重視全球變暖問題。 耶穌提醒門徒隨著末日的接近,世界將會史無前例地經歷戰爭、饑荒、瘟疫、地震和其它可怕的災難(太24:6-7)。然而, 躲避末日災難的方舟不再是人造的大船,而是基督的救恩。舊約中的方舟預表新約中的耶穌基督,  他是神的兒子,  是舊約中預言的彌賽亞,是神給世人的唯一救恩,  也是我們在末世避難的方舟。“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因此,世人首要的事情是要謙卑在創造萬有的神面前, 認罪悔改, 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 在新約聖經中, 主耶穌一次又一次預言自己的再來 (太16:2; 路21:21-22) 。“在那些日子,那災難以後,日頭要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可13:24-27)。 雖然如此, 平日領聖餐時,當我聽到“…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  時,心裡有時想:主啊,  你離開這個世界已將近兩千年了,何時才會再來呢?  使徒彼得提醒我們, 雖然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我們,他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得救 (彼後3:9)。因此, 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問“什麼時候主再來?”, 而是問“我預備好隨時迎接主的再來嗎?” 慈爱的天父,求你保守我們儆醒禱告, 行事為人端正,  預備迎接主的再臨。奉靠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   主內 徐華慶 弟兄

再造方舟?(徐華慶弟兄) Read More »

憂慮者的福音(王晶姐妹)

憂慮者的福音 最近幾個月昆士蘭的報紙和電視等都在報導州政府裁員的事情。同事及朋友的交談中,也離不開這個話題。教會裡兄弟姐妹也很關心地詢問目前的狀況,而自己也曾有些擔心。 以前,我換工作多是因為對當時的環境狀況不太滿意,可是總也沒有很理想的。直到去年年初,終於找到了的一份比較滿意的政府工作,並在一年後從合同工轉為長期工。本想就此可以安穩下去了, 誰知平波起浪,趕上了政府換屆,新政府大規模裁員。工作這麼多年,遇到過公司結構調整,裁員,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麽大規模的,這麽關係到切身利益的。也因此開始憂慮、擔心,不知前途如何。周圍有同事,因為憂慮、擔心,再加上工作壓力,而心力交瘁,以致病倒。有的更需要專業心理治療。 在這期間,我 參加了懷青團契查經, 題目是《憂慮者的福音》, 獲益匪淺,內心有了一份難得的平安。人的憂慮往往是因為自己所面對的挑戰是大於自己能力所能應付的。其實神早已啓示了我們減少憂慮的方法,馬太福音6:33-34「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信主前我也常常在個人生活、家庭和工作中遇到問題。那時除了思前想後的擔憂,還要絞盡腦汁地找出解決的辦法,因為那時相信人一切只能靠自己。 後來,有機會來到澳洲,置身於迥異的文化、語言環境中,面對著更多的、更大的挑戰。要照以前的孤身奮鬥方式,不知要辛苦到什麽地步。但幸運的是我認識了神,祂用恩典和慈愛幫助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讓我認識到了神的大能,學會放棄人的驕傲。認識到「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 馬太福音14:13-21記載曠野中天色晚了,門徒想打發疲乏饑餓的群眾走,耶穌卻憐憫群眾,藉者五餅二魚教導門徒:主可以祝福有限的資源讓眾人吃飽,顯明主憐憫和大能。神也在帶領我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教導我在面臨困境時懂得去尋求依靠神。祂也讓我明白到祂會借著聖靈,透過聖經、禱告和教會等各種途徑對我說話,表明他的心意。 有主的帶領,我內心少了一份憂慮,多了一份平安。我在禱告、查經中,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去聆聽主的話語;信靠主。 就如以賽亞書55章6 和8-9節中所教導的「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主內   王晶 姐妹

憂慮者的福音(王晶姐妹) Read More »

Toowoomba的莊稼(林詩華姐妹)

Toowoomba的莊稼 11月初我同康麗姊妹到Toowoomba去分享。Toowoomba在Brisbane西邊一百多公里的山上,開車約一個小時四十分。當天我作見證,康莉姊妹講道。聚會後大家一起吃完午飯,然後同工們留下來介紹團契成立的經過。 Toowoomba有一所南昆士蘭大學,以前有許多馬來西亞學生,因此有一個英文教會成立了海外學生團契。之後學生們畢業了,留下來的學生也已經成家立業,經過幾年的變遷,現在Toowoomba的馬來西亞學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以及移民。南昆士蘭大學其中有數百華人學生。現在的Toowoomba華人基督徒團契有一些原來是海外學生團契的團員,有些是幾年團契傳福音的果子,有一些來自粵語背景向普通話同胞傳福音的果子。Toowoomba華人基督徒團契是當地僅有的華語福音基地。 當天下午 同工們的分享讓我非常感動。他們有很大的愛心和熱心對來自中國的同胞傳福音。他們提到每年來參加中秋晚會或春節晚會的華人那麼多,可是真正來聚會的人卻很少。可見在這個地方待收的莊稼是非常多的。他們十分渴望有一位傳道人能夠去幫助他們。 當地同工在傳福音的過程當中遇到難解的問題, 不能回答。他們有工作、有家庭要照顧,不能更多更好的去深入關懷和跟進需要福音的人。看著同工們說到他們迫切的需要以及 對福音的虧欠而潸然淚下,我感到很羞愧,因為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心志,那麼大的愛心。我對於傳福音還是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 我在禱告會也為Toowoomba的團契禱告,但是都沒有真正體會他們的需要。這次去Toowoomba給我很大的震撼,神開我的眼睛, 讓我看見也讓我比較清楚要如何為他們禱告, 如何去支持他們的事工. 在聚會結束之後,有一位中國來還未信主的朋友也留下來了。他說他讀佛經給他的幫助很大,可是他也不排斥來教會。 他有許多的問題,弟兄姊妹都很熱心的回答。看著他們的交流更覺得要做的工作真的很多。我禱告求神復興這個地方,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神, 有福分成為神國的子民. 馬太福音9:35-38 記載: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現在Toowoomba聚會的時間同時舉行兒童主日學,需要按學生年齡分更多班,因此需要更多主日學的老師。每次聚會也需要有Brisbane或其他地方來的弟兄姊妹的分享見證。在不久的將來也需要開展福音班、慕道班、查經班、禱告會的活動。有許多地方我們可以獻上自己讓神使用。我想藉著這個機會鼓勵教會更多的弟兄姊妹們能夠來支持幫助Toowoomba的團契.為他們禱告。求主按這祂的旨意打發收莊稼的工人去為祂做工。求主在Toowoomba興起第一所華語教會。   主內 林詩華 姐妹

Toowoomba的莊稼(林詩華姐妹) Read More »

絆腳石與基石(關國堅弟兄)

絆腳石與基石 年初與牧師和長老討論某事情時,當中触及到‘絆腳石’ 這問題。當時他們說我所作出的決定可能成為其他人的絆腳石時我覺得有一點委屈。因為當時我這樣想:我為我自己的事所作的決定怎麼會成為人家的絆腳石?就算會,他們也應該學會懂得怎樣跨越這塊石頭吧,我怎麼可能考慮這麼多?我還把一大套” 理論” 擺在他們面前,振振有詞,卻似是而非。現在回想起來真是羞愧。 聖經上清楚的告訴我們:“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 哥林多前書8:9) 。對的!弟兄姐妹中靈命成長是有先後的,我不能只說一句他們要懂得面對風浪作為理由,就可以作出一些令他們絆倒的行為。 其實這裡還有另一方面要警醒的。要關心屬靈生命年輕的弟兄姐妹(我也是其中之一) 的感受是其二,其一還是不要把絆腳的石頭放在他們面前。羅馬書十四章13節這樣說:“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我雖然沒有與弟兄彼此批評論斷,但我在人家沒有辯解機會的情形下去論斷他人,在第三者面前或是在自己內心去論斷:為何這人事奉的態度會是這樣的;為何這些人每次崇拜都是遲到的;為何這些人不是每星期都來崇拜的;為何這人會這樣論斷他人的…..等等。 求主憐憫我,好叫我生命的焦點回到我們的主耶穌身上。祂是房角石,讓我專心的去敬拜祂,去事奉祂。向祂學習,漸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這路是又窄又長的,求主帶領,改造我,塑造我,使我成為教會裡的一塊基石。 在另一方面看,現實生活中的絆腳石實在是多如海沙,這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我要借用羅馬書九章33節的經文:“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這節經文對我來說是有同曲異工之用。原意是說:在猶太人眼中的耶穌基督是成了他們絆腳的石頭,我們卻視為至寶。因為我們信靠祂的途徑是對的。這好像是當一件事情發生後對我們有或好或壞的影響,全在於我們的看法領受如何,絆腳石也可成為磐石。我們如能堅定不移的信靠主耶穌,定睛仰望著祂,祈求祂的指引,我們一定可以化苦難為造就,化咒詛為祝福,化絆腳石為磐石。   主內    關國堅弟兄

絆腳石與基石(關國堅弟兄) Read More »

天路足跡(郭俊峰弟兄)

天路足跡 每次拿到主日的單張,通常都先會仔細閱讀裏面的天路歷程。因為這些文章都是教會弟兄姐妹的見證,都是我所熟識的,是和我一起奔走天路的,所以在閱讀的同時,頭腦裏面也常常會重復文章裏面的情景。每當讀到苦難的經歷,內心會和文章的作者一同難過,讀到感恩的地方,也會一同贊美。記得一次看到馬良駒弟兄的見證,談到他需要做手術,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工作,又一次說到在身體上面發現一個瘤,當時心裏很擔心,不僅擔心自己,更多擔心家人。當這些事情發生在身邊的弟兄姐妹身上,就像發生在我自己身上一樣。當我看到文章中的弟兄姐妹靠著主的力量,度過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困難,他們的見證散發著基督的馨香。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的艱難。(徒14:22)但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還有一次看到師母的見證,讓我非常驚訝。說有一天發現身體有出血的癥狀,心裏有些擔心。但是因為晚上家裏有聚會,所以她先把聚會時候的飯菜都準備好,然後才去看醫生。不知道該怎麽樣形容當時的感受,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回想師母所說的話:這是她所知道的事情先後次序。每次看到師母,你不會想到她身上面所經歷的病痛,如果不熟悉她,很難想到她有一個令她掛念的女兒在墨爾本。我們所認識的師母,多是充滿喜樂,忙前忙後。就像使徒行傳裏面保羅講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 其實看天路歷程,最喜歡的還是我自己的見證。不是因為自己寫得好,恰恰相反,每次寫完之後,雖然自己感覺很不錯,但是往往都被牧師修改得“面目全非”。每次看到牧師修改過的文章,裏面增加了牧師的提醒,鼓勵和神的話語,就像在我的見證下面增添了牢固的根基。喜歡自己回顧見證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文章裏記錄了我的軟弱和神的恩典。就像牧師在上個禮拜洗禮上面的分享說的,希望能夠在多年後能夠有不同的見證,因為我們需要成長,就像以弗所書所提醒的: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 4:12-13)   主內  郭俊峰

天路足跡(郭俊峰弟兄)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

陈佳徳(牧师)

1975年生,1991年受洗。学生时期开始参与教会青年团契、主日学、及学园传道会的服事,曾到过西马、印尼、泰国、台湾、及创启地区参与短宣。大学毕业后从事项目工程师工作,也有一年在创启地区生活和参与宣教的经验。
2004年到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深造,毕业后从事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名注册的信息系统审计师。2014年神学学士毕业后卸下昆州审计署正高级审计师工作,开始于怀恩堂部分时间传道服事,并继续修读文学(神学)硕士。
佳德是名受训的灵修指导导师,他最大的满足莫过于邀请大家放慢脚步,调整生活步伐,多停顿,多聆听内心那微小的声音,因为那是主对我们说话的声音。这也是他牧会的异象,不是要建立人数多的教会,而是专注在邀请每一位来到主面前,在生活中去安静聆听、等候、体验和经历主的同在。
在教会服事以外,佳德最爱与家人一起。除了在家里泡咖啡和看橄榄球赛,他也喜欢重温八、九十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每个月他会拿出一点时间当Meals on Wheels的义工,与社群建立关系。佳德是澳洲联邦政府的注册证婚人、也是昆州华人教会联会的同工。
佳德知道他是软弱有限的人,在有意无意中常常得罪神得罪人,他时常以诗篇119:176勉励自己,这也是他最常向神发出的呼求。
MA(Th) & BTh (布里斯班神学院)
MComm (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BEng (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